李清照
《声声慢》
教学内容:
1、作者介绍
2、作品思想内容分析
3、作品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重点:
1、女性内心世界真诚而又深刻的自我描绘。
2、从日常生活之物入手来抒写愁情。
3、全词至始至终充满凄凉、低沉的基调。
4、语言特色。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病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声声慢
又题“秋情”,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是她晚年生活的缩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
声声慢
李清照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
冷清
主观内心
客观环境
凄惨戚
戚戚:因凄惨而起的悲哀反映到了面容上。
一大清早便在寻觅,由外至内再至外,流露出悲伤情绪。
“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罗大经《鹤林玉露》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
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张瑞义《贵耳集》
《声声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