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学习目标:
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1、咏物言志诗 2、咏史怀古诗
3、写景抒情诗 4、即事感怀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
思想内容
形象或意象
艺术手法
从军行(其四)
描绘边塞景色,表现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为国捐躯的无畏精神
长云、孤城、雪山、玉门关
用典
景物渲染
直抒胸臆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歌
思想内容
形象或意象
艺术手法
从军行(其一)
描绘边塞景色,表现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中的戍边战士和他对远方妻子的怀念。
百尺楼、海风、羌笛、《关山月》
曲笔
景物渲染
叙事与抒情巧结合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赏析边塞诗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
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③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④常用的意象: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霜雪、明月、羌笛、箫笳、沙尘、旌旗等景物
⑤常用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曲笔、对比、烘托、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
边塞征战诗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①了解时代背景;
题材:
,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情感:
。
,怀乡思亲。
,对战争的厌恶、反对。
,展现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品。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6分) (考点是什么)
“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分) (考点是什么)
读—审—答—查
读懂诗歌—审清题目—写好答案—回查要点
边塞征战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