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
教案·学案·自学方案
[摘要] 教学备课,由教师写教案转为教师备学案,这是教学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它意味着学生被当成教学的主体了。然而,学案仍然是由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大大提高了,但仍然不能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与方向,是有限的自主学习。能不能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学习方案呢?它与教师设计学习方案意义有何不同?哪者更有效益?本文针对语文教学,试图探讨自学方案之于学生学习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教案学案自学方案意义方法
一、学习需要自己构建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
事、“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学习是其对外界刺激信息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特殊意义;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本身的情感和需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人本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自我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顾问。
然而,许多学生已经麻木了,习惯于让老师作主;老师则认为学生缺少经验,自己的方案一定比学生严密、省时、有效。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学习”中。
但是,如同学游泳,最蹩脚的下水实践也比教练高明的理论指导有效;如同下棋,再漏洞百出的棋招也比完美无缺的口诀容易使人进步。无论是数学解题还是语文分析,都必须经过自己操作;不只是解一道题、学一篇文章,整个的学习规划,都应该让学生参与,最好由学生自己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说,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二、学案、教案、自学方案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学案则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们显然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为:
[目的] 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 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 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 教案
高中语文论文:教案 学案 自学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