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雨巷》戴望舒 课件.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雨巷》戴望舒_课件雨巷
戴望舒
雨巷
作者简介
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创作背景
配乐朗诵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探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4、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二、作者简介
《雨巷》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天,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蒋介石发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三、创作背景
四、配乐朗诵
希望遇见
遇见
希望再遇见
丁香一样的姑娘
配乐朗诵,体会音乐美,明了思路:
五、诗歌鉴赏

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地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地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所谓江南,从字面上指代的多半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但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地域名词,因为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让这两个字更具有水气氤氲、文采风流的意蕴。江南有一股自然的清刚之气,如同书卷的白、米酒的薄、笔锋的韧、美人长发的柔。
关于江南,我可以告诉你很多。可以从唐诗宋词里空灵曼妙的杏花春雨说起,可以从文人墨客梦里清新淡雅的栀子花开说起,可以从断桥上初春残雪的一点白说起,可以从石板上雨水浸透的几片青说起…而今天,我们要从一条悠长的雨巷说起……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把握诗歌孤独而惆怅的感情基调。
(2)请同学们品味本诗舒缓悠扬的节奏,整齐和谐的声韵。并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第一美——形式的音乐美及其成因。
艺术特色一:优美的音乐旋律

(1)找出本诗的意象,并从诗中找出描述意象特点的词语,概括这些意象的共同点。
(2)诗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3) 诗人用雨巷、篱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1)找出本诗的意象,并从诗中找出描述意象特点的词语,概括这些意象的共同点?

雨巷: 悠长、寂寥。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丁香姑娘: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怅、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
我:冷漠、凄清、惆怅。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
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这就是本诗的第二美——意境的朦胧美。

《雨巷》戴望舒 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1188831
  • 文件大小1.69 MB
  • 时间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