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棒棒糖、玩具和汽车.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棒棒糖、玩具和汽车
当您的孩子看到别人手里的棒棒糖,开口向您要时,您会怎么办?一般应该会满足他吧。把棒棒糖换成玩具或文具呢?不少家长可能也会满足。
很多孩子会吵着、闹着要买一样东西,如果不买就会赖在地上死活不起来。这时,一些家长懒得哆唆,也舍不得教育,就以实现孩子的愿望来让他消停。而这一手段在大多数时候对双方来说都还非常好用,孩子想要得到的时候就闹情绪,而家长也不用多考虑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一切需求都帮其搞定,孩子就不会那么吵闹了。
不过。再往深里想,如果再把玩具换成高档手机呢?您会如何决定?手机再换成汽车呢?汽车再换成别墅呢……
您也许会笑,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提这些无理要求呢?但现实却是有的。据报道,长春的初二女生丽丽前段时间整天在网上浏览汽车的相关信息,要求妈妈换车送她上学。原因是孩子嫌妈妈的车太破了,被同学看见觉得太没面子了。丽丽还说,要是不换车,开学后就不去上学了。无独有偶,去年还有一位家长向媒体求助,说自己每天开车去接孩子,却只能将车停在距学校较远处,原因也是9岁的儿子嫌家里的车档次太低,不想让同学看见。
孩子的要求到了汽车这个消费层次上,多数家长就真有点力不从心了。但即使勒紧裤带换了车,满足了孩子的这个要求,让孩子乖乖坐回到车里,重新去上学,那将来有一天孩子看到同学家的豪宅,提出换房子呢
……这样看来,这种一味满足的思路,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的,不管是一支小小的棒棒糖,还是一部汽车。
这种做法错在哪里?有人认为孩子们盯着别人看,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的消费心理,背后就是一种虚荣心。虚荣心是希望别人能高看自己的一种心理,它是社会财富、地位不平等状态下的一种心理。其实孩子们本身并不具有强烈的阶层观念,对于金钱、财富也没有什么清楚的认识,他们并没有虚荣心。正相反,他们会以为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平等的,所以,人家能买的东西我也可以买,人家有的我也可以有。其实在孩子提出这种物质诉求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抓住机会,向孩子展示成人世界的一种现象――物质生活的不平等性,要告诉孩子们什

棒棒糖、玩具和汽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