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
然而,当历史进入19世纪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陷于停滞的状态。这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对内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已陷入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的境地。此时,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发展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谋取更大的利润,西方列强依仗船坚炮利,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这样,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中国,自然成了它们垂涎和掠夺的目标。
1840年,急于向海外扩张的欧洲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相继攻占广州、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上海、镇江,并于1842年8月直逼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订立了中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洋银”2100万元。
鸦片战争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西方列强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攻占清王朝的首都北京,纵火焚毁了中国皇家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将园藏历代文化珍宝洗劫一空。侵略者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极大地扩充了列强在华特权。沙俄则利用这次战争的时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去中国大片领土。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带来的刺激太大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谭嗣同的诗句,喊出了那时中国有识之士的悲愤。
甲午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的积贫积弱,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迅速把中国推向濒于被瓜分的境地。1900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奥[2]八国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先后攻陷天津、北京,清廷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狼狈逃往西安。侵略军所到之处,进行野蛮的烧杀淫掠,北京城尸横遍地,遭受空前的洗劫。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不平等条约体系完整化。沙俄除参加八国联军外,还派出军队攻占中国东北三省,屠杀中国人民,妄图变东北为俄国的殖民地。
除上述几次大的战争外,外国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还有:1874年日军侵犯台湾的战争,1888年英军入侵西藏的战争,1903年英军第二次入侵西藏的战争,以及1904年至1905年日本同俄国为争夺在华权益,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
从1840年到1905年的66年中,中国人民一直被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之中。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几十年间,这些国家对中国不断加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而外国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活动,是以享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