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知识讲座.doc森林防火知识讲座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普遍存在的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减少、物种消失、洪涝灾害等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问题无不与森林的锐减密切相关。地球森林资源锐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过量采伐,另一方面是受各种灾害的危害,而在危害森林的诸多灾害中又以火灾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约22万起,过火森林面积达640多万公顷,‰。进入70年代,因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都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介绍,70年代以来,全球发生受害森林面积100万公顷以上的特大森林火灾数十起,烧毁森林达数千万公顷。1997年东南亚森林大火破坏了450万公顷的森林,其浓烟笼罩苏门答腊岛并殃及邻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使该地区7000万人遭受烟尘污染伤害,造成飞机失事、轮船停航。据专家测算,印尼森林大火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可能超过西欧所有汽车和电站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和。我国也是森林火灾严重的国家,据统计,建国以来,,受害森林面积386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元。对于1987年我忆犹新,这场大火燃烧了27个昼夜,过火面积133万公顷,烧毁的森林相当于整个海南省的森林面积,造成213人死亡、226人受伤,。1999年山西汾阳森林火灾一次烧死23人,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由此可见,一旦发生森林大火,不仅无情毁灭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破坏陆地生态系统,而且其产生的巨大烟尘将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生存条件。而且扑救森林火灾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扰乱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在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今后的森林防火形势将更加严峻。
什么是森林防火,简单的说,森林防火就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扑救森林火灾,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灾燃烧的规律,建立严密的指挥系统,组织强有力的扑火队伍,运用有效的、科学的、先进的扑火技术、设备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森林防火是一门涉及林学、生态、气象、物理、化学、机械、航空、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只要人们充分认识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森林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第一章林火原理
一、森林燃烧
森林中任何可燃物(有机物),在氧化时能放热和发光的化学反应称森林燃烧。它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
(一)森林燃烧的性质
具有两种性质:一种是有破坏性的,另一种是有益的。
1、森林火灾:是指凡是森林起火,失去人为控制,不断扩展与蔓延,给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损失和危害。
火灾大小的划分,其标准和范围的确定,世界各国都不尽相同。我国南、北方林区,在划分特大火灾与大火灾的面积上也有区别。
森林过火面积与成灾面积(受害面积)是有区别的。凡是被火烧过的树林,不论林木是否烧死或受害即称为过火面积;而成灾面积(受害面积)是在受害的单位面积上,成林被烧毁或烧死株数在30%以上,幼林株数在60%以上称之。
2、安全用火:是指在人为的控制下,在一定的地点进行安全用火,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均有益处。如炼山造林。
(二)森林燃烧三要素
燃烧需要可燃物、空气(氧气)和一定的温度,称为燃烧三要素。森林发生燃烧,也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这三者是连锁在一起的,构成了燃烧三角,如果破坏了其中任一条锁链,这个燃烧三角就会破坏,燃烧就不能进行。扑救森林火灾时,只有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
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也就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温度(燃点)时,燃烧才能进行。各种可燃物燃点的差异很大。一般干枯杂草的燃点为150-200oC ,木材燃点为250-300oC 。要达到这样高的温度必须要有外界的火源,一旦可燃物达到燃点后,就不需要外界的火源,依靠自身释放的热量就可以继续燃烧。
。可燃物一般为有机物。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均属于可燃物。如树叶、枝、干、根、枯枝落叶、林下草本植物、苔藓、地衣、腐殖质和泥炭等均可燃烧。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根据可燃物燃烧特点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1)有焰燃烧,也称明火。即燃烧时能挥发可燃物气体产生火焰。如杂草、枯枝、落叶、树干、枝丫、采伐剩余物,地衣、苔藓等。它们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85—90%。其燃烧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