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授课教师:天津南开翔宇学校刘珊
教学思路设计
1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原则,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利用自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由看似没有联系的“电灯与风车”引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猜想(电灯发热,使空气温度升高而形成的风)。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同种气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而上升)。然后,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该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利用该自制教具承上启下,再次发现问题(水平方向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结合地理现象,让学生认识到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与人类、大自然的联系,体现物理学科与多学科的综合,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由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拓展到固体和液体,结合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利用自制教具——水的反常膨胀演示瓶,现场观察到水的反常膨胀特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通过畅想“假设水也是热胀冷缩的,小鱼还能过冬吗”,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领略到物理的迷人之处。
由同种物质的密度拓展到不同种物质的密度,通过学生活动(自制“鸡尾酒”),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并引出“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种类”。同时简单介绍了密度与浮沉的现象,为以后浮力的学习打基础。最后以两段视频介绍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科技、航天、交通、生产以及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
2
依据《课标》及学生学情,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积极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究活动与交流,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了解密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
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密度与温度”的过程中,从具体事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的分析研究,获得全面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通过了解“风的形成”、“小鱼如何过冬”、“如何调制鸡尾酒”,让学生领略物理在大自然与生活中的美

通过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渗透辩证法思想。
通过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动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3
重点:认识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能分析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难点: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特性。
教学资源
4
教师用:自制“风的形成”演示箱、自制“水的反常膨胀”观察瓶、孔明灯、平面画、风车、琥珀小珠(真:10颗假:40颗)、盐水、PPT课件、视频、动态课件(选自人教版《教学参考多媒体资源》光盘)
学生用:教材、气球、平底烧瓶、水盆、酒杯、矿泉水、饮料
教学流程图
5
教学过程
6
环节
师生互动与设计意图
现场情况
引入
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让学生认识到,风车转动时有风吹过。
自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点亮一盏电灯也能让风车转动——提出问题:风是怎么形成的?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eryka98
  • 文件大小552 KB
  • 时间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