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函
市发改委:
为全面落实市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市城管局将全面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
一、建设理由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方面,旨在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从而努力实现管理流程科学化,管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城市管理资源,实现城市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政府的职能转变,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二、建设内容
划分万米单元网格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
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针对城市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域划分现状,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整体性、无缝并接等原则进行网格划分。由城市管理信息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编码定位
在对所有城市部件(指城市物化形态的设施,如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类、环卫设施、绿化设施等)进行拉网式调查的基础上,请专业部门进行了勘测普查、定位标图,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为7大类56种(建设部标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个部件都赋予一个8位代码,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这个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只要输入任意一个代码,都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它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对管理对象的归属、种类、数量、位置做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从而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万米单元网格与城市部件的对接,形成了一个多层空间信息架构。通过明晰城市部件分类,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要求,制定技术方案,建设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信息网络安全平台等;开发配备满足宁波实际的监督管理数据无线采集设备。
开发应用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信息采集器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通过对手机进行了应用系统的研发,输入网格化地图,使它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单键拨号、数据同步等10项主要功能。在新模式中,信息采集员使用“城管通”,通过城市管理特别服务号码,实现与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
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
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设立监督和指挥两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一是作为监督轴,成立城市管
宁波市数字城管建设项目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