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职《环境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职《环境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环境规划》课程体系内容和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环境规划;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26-02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技术人员。通过《环境规划》课程的教学,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相关技术,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具备独立地开展具体建设项目的环境规划工作的能力。但该课程现行的教学模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少且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与国家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不相适应,培养出的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环境规划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要求。而社会对环境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从而出现了环境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环境规划》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可教材编排的理论知识多而实际例子少,如果仅仅按照教材的内容而没有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将会是十分单调和枯燥的,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这门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之中,教学就会凸显特色,学生也会因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提高兴趣。因此,在国家人才培养主体思想的指引下,结合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契机,《环境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体系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环境规划》课程的授课课时为68学时,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讲述环境规划的理论、内容、技术方法、各要素环境规划等,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如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规划项目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2)教学方式仍以课堂注入式教学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3)教学的手段比较落后,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规划实例的图片、资料,使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方面还有较大差距。(4)电子课件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化,不利于学生对环保新科技、新知识的认识,同时不利于老师对该课程发展趋势的认识。(5)学生的信息摄入量太少。
3 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与预期目标
。本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增加《环境规划》课程的实训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具体思路为:将《环境规划》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使用的教材是由陈喜红主编的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环境规划》(2010年出版)。理论教学中,我们将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贯穿始终,结合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强化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使教学过程变得有趣,学生对理论知识易于消化吸收。该课程理论教学的大框架是环境规划的理论、内容和技术方法,纯粹的理论较多,因此除了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我们结合该课程在实际操作中的特点,重点讲解如何编写环境规划大纲和报告书,然后细解其中的各个专题如何展开、相关规划工作如何进行。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此次教学改革的重点

高职《环境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