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1
中国近代文学
第一讲绪论
幻灯片2
第一讲绪论
一、概说
1、中国近代文学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艰难嬗变的转型时期,文学史家将其断代为中国近代文学。
幻灯片3
2、时代性质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奏折(同治十一年五月)
幻灯片4
2、时代性质
中国自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一直是在传统之中生活着,文化变迁相当缓慢,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然而,在这同一时期,西方世界于生活和思想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改变。在这样的改变中,西方世界从它的中古走向近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工业改进。这些事实,对于西方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入而广远的。尤其是工业革命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从17世纪开始,自西欧核心出发,像上帝的手似的重新塑造世界。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
幻灯片5
2、时代性质:近代中国——过渡时代
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美哉过渡时代乎!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幻灯片6
3、近代历史研究的热
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冷
幻灯片7
4、近代文学非常重要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王德威
幻灯片8
5、近代文学的魅力:群星灿烂
“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绝世奇才龚自珍,有以文字耸动天下的过渡时代之英雄梁启超;雄才大略如曾国藩,气冲斗牛如康有为,悲歌慷慨如谭嗣同,英姿飒爽如秋瑾,哀怨凄婉如苏曼殊;“并世译才数严林”的严复、林纾,身怀绝技却坎坷没世的旷代奇才刘鹗,才高八斗的晚清遗老陈三立、王国维……
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幻灯片9
6、近代文学的定位与价值
近代文学的总体定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终结,又是通向中国现代文学的纽带与桥梁。
近代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它一方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承续与终结,另一方面又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奠基与先声。
幻灯片10
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社会全面危机
历史回顾:近代中国多事之秋
重大历史事件频仍
风云际会的年代
多事之秋
《晚清悲歌》视频
鸦片战争1840
太平天国1851
火烧圆明园1860
同治中兴1862-1874
甲午海战1894-1895
百日维新1898
庚子事变1900
辛亥革命1911
幻灯片11
:社会全面危机
1、民族生存危机
(外患)
幻灯片12
:社会全面危机
幻灯片13
:社会全面危机
幻灯片14
:社会全面危机
2、政治危机(内忧)
风雨飘摇
四面楚歌
北有捻军
南有天地会
太平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
杂税日增,民心不安;科举全废,士心不安;新学多偏,众心不安;洋货争衡,商心不安。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幻灯片15
:社会全面危机
今日之中国,殆哉岌岌乎!政府棼瞀mào(混乱)于上,列强束胁于外,国民怨讟(dú怨恨)于下,如半空之木,复被之霜雪,如久病之夫,益中以沴[lì灾害]疠(lì瘟疫),举国相视,咸儳chán然(不整齐)若不可终日。志行薄弱者,袖手待尽,脑识单简者,铤而走险,自余一二热诚沈(chén)毅之士,亦彷徨歧路,莫审所适。问中国当由何道而可以必免于亡,遍国中几罔知所以为对也。
——梁启超:《政闻社宣言书》
幻灯片16
3、传统文化危机(内忧外患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今者时势又剧变矣,学术之必变,盖不待言。世之言学者,辄怅怅无归……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70寿序》
(清末)学界活力之中枢,已转移到“外来思想之吸收”。一时元气虽极旺盛,然而有两种大毛病:一是混乱,二是肤浅。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幻灯片17
3、传统文化危机
容闳:1828—1912,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外交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促成和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幻灯片18
自序
第一章幼稚时代
第二章小学时代
第三章初游
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