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读
书
笔
记
学号:**********
姓名:王玉珏
班级:会计信息化一班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良好的开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期初,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只得学习甚至照搬苏联的做法。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一步保护盒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达标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四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支出: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这场运动才去开门整风的形式;
在整风运动中人民提出的各种意见,绝大多数是诚恳的;
对极少数优派分钟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7)
(2)在推动“大跃进”的同时,还开展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2、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积极倡导着和推动者,有事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较早地察觉并实际纠正“左”倾错误的领导人。
3、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由于路线的错误和一些客观因素,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
4、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1年庐山工作会议起,总结历史经验,,继续纠正“左”的错误,推动国民经济转让1962年只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
5、“七千人大会”的召开(1962年)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6年到1976年):
它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
2、全面内乱的形成:
(1)1967年。上海造反派头目王洪文等人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夺去了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的领导权,号称“一月革命”。毛泽东肯定了上海造反派的夺权斗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