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美学观点诠释美学,美学论文
成中英对美的认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二)诠释美学
诠释美学是与本体美学不同类型的一种美学。与本体美学所体现的东方的思维方式--自本体诠释相反,诠释美学是本体诠释学体系中对本体诠释的美学体现。在诠释美学中,艺术作品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本体,这就需要观赏者从本体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这种解读就是一种诠释。根据上文对本体美学的分析可知,在本体美学当中,人的身上始终带有宇宙的本体,所以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本体的表达和诠释。本体美学可以产生出诠释美学,但是诠释美学却并不能产生出本体美学。这就是本体美学和诠释美学最大的不同。本节列举了中西方存在的艺术作品形式--问题美学和中西方无题艺术作品--来说明本体美学和诠释美学。成中英所提出的问题美学和西方的无题艺术作品就是诠释美学的一种体现,而中国的无题诗则体现了本体美学。
诠释对美学来讲是具有很大意义的。从普遍意义上来讲,首先,审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外在世界的情感诠释;其次,审美研究更是利用理论给美的经验一个诠释。相对于本体美学来说,诠释美学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美学。本体诠释学是自本体诠释和对本体诠释的循环。如果说本体美学更多地体现了自本体诠释,那么诠释美学则是对本体诠释的美学表现。正如中国传统的艺术作品当中就暗含天人合一的生命本体,但是西方尤其近现代出现的艺术作品却仅仅是对扭曲和丑恶现实的表达,其中没有体现本体,有的只是对本体的逃避,需要从本体的角度去诠释它,所以才形成诠释美学。
在上文中,我们对哲学上的诠释这一概念做了大致的解释。诠释包括两种方式:。真理的得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诠释是建立现象与本体、一跟多之间的关系,或人跟我的关系,或我跟他者的关系,是通过一种关系的建立,来形成一种沟通。
《周易》体现了最早的诠释理念,用八卦符号对现象进行总结是诠释,在此基础上用语言对符号再进行说明也是诠释。在美学中,成中英认为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无知觉的潜在诠释,诠释简单理解就是一种解释一种理解,而审美其实就是心灵对外在现象所作的一种情感上的理解,所以审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诠释。美学上的另一种诠释是审美研究,这种研究是对审美经验的诠释,比如,对于一首诗来说,我们研究这首诗的韵律,研究它的用字,考察的经历,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都是研究诠释。研究诠释就是对美的经验进行理性阐释。所以,诠释产生美,也产生美的理论。
成中英认为由于宇宙和人的相通,美的经验的表达就是本体的表达,所以,美的产生就是对本体的诠释,但是在诠释之前,美的经验作为本就已经存在了。所以,美是从本到体再到本的一个不断循环诠释的过程。人与宇宙本体相通,经验是美的起点,但是并不是人什么都不做就能感受到宇宙的本体,因为美的经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产生是人通过不断的美的修养得来的。所以在自本体诠释和对本体诠释的循环过程中先有知觉、有体验,才有理解,最后才是诠释①.所以,诠释是重要的,它不断地发现美,发现本体。
我们可以透过问题美学来了解诠释美学。问题美学这一概念是成中英提出来的。我所谓问题美学',乃指人类社会各种失序现象的表露,而为人们注意并作为强烈感受的对象,甚至作为突出的艺术品来加注目沉思;所感受者、所注目
成中英美学观点诠释美学,美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