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后滩公园
案例分析
2014 Shanghai Expo
The Houtan Park
学生姓名:龙格
班级:景观1202
学号201219102031
指导老师:李丽媛
Project Introduction
项目地址: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
项目面积:15公顷
项目委托:中国上海2010世博局
景观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首席设计师/项目负责人:俞孔坚
前期研究员:方琬丽、程成、奚雪松
设计团队主要设计人员:凌世红、轰伟、袁天远、金圆圆、俞宏前、龙翔、孔祥斌
设计时间:2007年1月~2009年10月
建成时间:2009年10月
开放时间:2010年5月
所获奖项:2010年ASLA专业奖之杰出设计奖(ASLA唯一年度大奖)
景观演化阶段
时间起讫
自然环境特征
社会经济特征
文字史料记载以前
唐代之前
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随着海岸线的东扩,陆地逐渐成形。水网密布,河流反复摆动,东西向河渠通海。
尚无农业生产,也无行政建制。
农业社会时期
唐代到1843年开埠之前
场地自然景观变化与黄浦江的变迁紧密联系,随着吴淞江的衰落,黄浦江的兴起,地位日益重要。生态环境良好,水患较少。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渔业、盐业和纺织业也很发达。隶属上海县,典型的水乡村落景观。
近代工业时期
1843-1949
因港口码头运输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浦江两岸岸线大量被固化,河流自然沉积和侵蚀过程逐渐衰落,“填浜筑路”自此开始。
近代工业积聚的中心之一,内河航运业发达,码头密布,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现代工业时期
1949-至今
场地内浦江岸线完全被固化,浦江水文动力过程受阻。塘浦基本上都填平成道路,支流仅存白莲泾。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共同作用加剧了沿江风暴潮的破坏作用。多年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待解决。
制造工业走过了黄金时代,老工厂面临搬迁或倒闭的问题。浦东开发要求浦江两岸联系更加紧密。
Area Analysis
场地历史沿革
场地景观演变表
场地现状概况
Area Analysis
场地周边: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场地周边分析图
地形:基地地势对平坦,
部分地标高在4米到7之间
场地西南的湿地区是天然
成的缓坡,是黄江的长滩,
平均高约2米。
码头:沿黄浦江还有10
米长、8米宽的污水处理
码头和后滩轮渡站轮渡
头。码头的现有功能已
消,可进行改造利用。
构筑物:场地内有大量的构筑物,包括铁轨、龙门吊及其附属设备,码头场地及设备,高架管道,原料传送高架通道,高架排气管道,罐体等,处处体现着现状场地特征。
Area Analysis
场地现状概况
场地现状概况
厂区间的植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
兰、女贞、水杉、雪松、悬铃木、龙柏、棕夹竹桃、棕榈等为
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
物和标高较低的、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
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
Area Analysis
驳岸:驳岸分为东段桩基
防洪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
基防洪墙两种。东段的桩
~,与地面有
一定高差。较高的防汛墙
与人们亲水的需求及城市
用地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
盾。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汛
墙外即是黄浦江的长滩,
亲水性较好。
植物:场地内的植物主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湿地植物两大块。
前期个人分析
Area Analysis
内部因素
详细分析
优势
水资源丰富
平坦地形
广阔原生湿地,有芦苇、柳树等优势植被
地处于黄浦江边,世博园区旁,水上交通和外部交通可达性好。
继承工业历史文化
劣势
严重水体、
土地污染
狭长空间与丰富功能空间的矛盾
3双重要求.
世博前后场地要求变动
外部因素
详细分析
机遇
上海区位优势明显
世博会客源广、名声大
与南京、杭州、苏州、处于同一地域旅游线上
挑战
世博会后客源必然较世博会期间少
、白莲公园、江南公园同时开工
引入竞争
通过对前期场地现状的分析,个人总结出以下如表几点。
对于后滩公园的设计和改造,就场地本身而言,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而当出于地区与
时间各方面的考究,它也是机遇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