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汉族
第三节主要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
11/10/2017
1
中国民族民俗
第一节概述
一、年节
年节的由来
年节的分类
年节的发展
二、民俗
概述
江苏传统民俗概要
三、禁忌习俗
11/10/2017
2
中国民族民俗
一、年节
年节的由来已久,年源于古代的历法,节源于古代季节气候。
年的原始意义为庄稼收获一次,一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年;从历法上一年有四季。
节原意为竹节,引申为对岁时的分节;节日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最早在《》中记载了一年中的24节气。
民俗节日的形成从来不是偶然的,都有其深远的根源。大多数古代节日习俗源于古代祭礼。
11/10/2017
3
中国民族民俗
年节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
单一性质节日:由某个节日活动的单一目的所决定。如24节气中除了清明以外的绝大多数节日。
综合性质节日:有某个节日活动的多种目的所决定。如春节是最具代表性的。
2、按内容分类
生产节日:以农林渔猎等生产习俗惯例为标志;
祭祀节日:以供献天帝、祭祀神灵等信仰习俗为标志;
纪念节日:追念民族英雄及地方历史上所崇拜人物;
庆贺节日:以喜庆丰收、祝贺等为主题;
社交游乐节日:通过歌舞游艺活动进行社交往来;
11/10/2017
4
中国民族民俗
年节的发展
1、岁时节日的发展,在我国有三条线索:
农事祭祀节日线索
宗教节日习俗的线索
民族传统节日习俗的线索
2、任何节日习俗都是各项民俗的综合展现:节日的服饰、饮食、家庭活动、礼仪、亲友的交往;信仰的仪式;娱乐的多样形式等。
11/10/2017
5
中国民族民俗
二、民俗概述
1、民俗的概念:即民间的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发展过程中在民间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传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
2、民俗的特点:
民族性:有民族内部所有成员共同的社会生活约定俗成并有社会普遍传承的;
集体性:其创造和传承是靠集体的行为来完成的;
变异性:民俗总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之中,导致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异;
延续性:指时间上的传承性和空间上的传播性;
神秘性:有不少的民俗具有不可捉摸和不可理解的神秘特点。
11/10/2017
6
中国民族民俗
3、民俗形成的原因
经济:民俗作为一种文化事项,受到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政治:进入阶级社会后,民俗受到阶级的和政治的影响,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利用手中权力,左右民俗活动
地域: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
宗教:有些民俗是由原来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
11/10/2017
7
中国民族民俗
4、民俗的类型
按照表现形式分为:
心理民俗,以信仰为核心,包括各种禁忌在内
行为民俗,表现在仪式、节日、游艺等活动上
语言民俗,表现人们的理想、愿望和要求的艺术,包括神话、诗歌和说唱等
按照内容分类:
物质民俗,包括生产、消费、流通等民俗
社会民俗,包括家庭、亲族、村落、个人人生习俗
口承语言民俗,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
精神民俗,包括俗信、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
11/10/2017
8
中国民族民俗
5、民俗的功能
历史功能,民俗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每个历史阶段的人们的生活产生过影响,民俗文化被学者们称为“历史之学”
教育功能,各民族人民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对本族人民实行传统的思想教育,帮助人们学会有关生产和生活的知识
娱乐功能,传承于民间的大部分民俗文化活动,都带有极其浓厚的娱乐性质,常常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审美情趣。
11/10/2017
9
中国民族民俗
三、禁忌习俗
1、禁忌概述
“禁”是禁止,“忌”是一种因害怕或赠恶而力求避开的心理状态,“禁忌”是人们为了避免某种臆想的超自然力量带来的灾祸,而对某种人、物、言行等的限制或自我回避。
2、禁忌的体系
预知系统,其任务是判定和预知吉凶
禁忌系统,其任务是在吉凶的征兆尚未形成或吉凶祸福尚未到来之前,以避开、禁止某些行为的方式达到封凶化吉
禳解系统,一般是发生了忌讳的事情或违反了禁忌的规则之后而进行的活动。
11/10/2017
10
中国民族民俗
第二章 中国民族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