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
其病因复杂多样:
病毒性肝炎(嗜肝病毒、非嗜肝病毒)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
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PBC、PSC)
遗传代谢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肝糖原累积病等)
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二恶英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衰等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HBV、HCV、HDV、HEV
目前新发现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TT病毒(TTV)
SEN-V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亿原10%,%(预计2020年,该数字将降到3%)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 30万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HBsAg阳性母亲能否哺乳?
《指南》指出:“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40-41] (III)。”
Although HBsAg has been detected in multiple body fluids , only serum, semen, and saliva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infectious(40,41)
研究表明,HBsAg阳性母亲哺乳并不增加婴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9-23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病原学:
HBV属嗜肝DNA病毒,目前已发现A-I9个基因型,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
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关
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
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B基因型高于C基因型
HBV DNA, (IU/mL)
> 2 x 105
> 大多> 107-8
2x 105 - 2 x 109
< 2 x 103
2 x 103
- 2 x 107
HBeAg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ALT
正常
增高或者波动
正常
增高或者波动
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
免疫耐受期
免疫清除期
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再活动期
肝组织学
无明显异常, 或轻度炎症纤维化
中度或严重炎症、纤维化快速进展
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
中度或严重炎症、肝纤维化
临床诊断
慢性HBV携带者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HBeAg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硬化发生
很少
2-4%/年
很少
2-3%/年
HBsAg 阴转
无
无
1-2%/年
无
Lok AS, et al. Hepatology. 2009;50:661-662
Liaw YF, Liver International, 2009,29(s1):100-1-7
急性HBV感染
慢性乙肝
肝硬化
肝癌
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70-86%
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14-20%
青少年和成人期5-10%
12-25%
5年
6-15%
5年
25-30%婴幼儿期
自然史
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感染分为:
(一)慢性乙型肝炎
(二)乙型肝炎肝硬化
-Pugh A级。
-Pugh B、C级。
亦可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
(三)携带者
(四)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生物化学检查:
1、丙氨酸转氨酶ALT(胞浆内):肝>肾>心>肌肉,升高程度与肝损伤程度不平行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线粒体内):明显升高者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
2、血清胆红素
3、血清白蛋白
4、PT和PTA
5、胆碱酯酶
6、AFP
HBV血清学检测(两对半检测的意义)
HBV-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YMDD变异:Y(酪氨酸)
M(蛋氨酸)I(异亮)或V(缬)
D(天冬氨酸)
D(天冬氨酸)
慢性HBV感染的实验室检
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