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鲁迅《狗的驳诘》的复杂情感及其现实意义.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鲁迅《狗的驳诘》的复杂情感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鲁迅的《狗的驳诘》是《野草》中篇幅很小的一篇,但其中的深意却值得研读、思考,其中不仅仅包括鲁迅对势利之风的厌恶、内心的悲凉,更有对淳朴品性的怀念与对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期盼。文章中的情感是复杂的,现实意义也是深远的。在当今社会,《狗的驳诘》强调了质朴善良的重要,更强调了自省的必要。
【关键词】鲁迅《狗的驳诘》复杂情感现实意义
不得不说,鲁迅的《狗的驳诘》是一篇短小却深刻的文章。
文章以鲁迅的梦境作为背景,作者衣履破碎,在隘巷中行走。狗在背后叫起来,作者本是傲慢的回顾叱咤狗的势力,却反被狗所耻笑,“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所以落得仓皇而逃,惊醒于床上。
文章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一两百字而已,却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鲁迅的铁骨铮铮早已被世人所知,但却在梦里狗的嘲讽中败下阵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势利之风气的抵制,对势利之小人的厌恶,以及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被狗大声挽留,他“一径逃走,尽力地走”,心中定是愧疚与悲凉,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醒时的他定是无限沉重、悲痛。
但在我看来,鲁迅所传达的情感,并不是单纯的对势利之风的抵制厌恶、内心的悲凉沉重,更饱含着对国人纯朴品性的怀念,对改造国人劣根性的期盼。
《狗的驳诘》创作于1925年4月,细读鲁迅在此前后数年的作品,我们都不难看到鲁迅对纯洁质朴品性的怀念: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奠基者,其1922年10月创作的《社戏》,注重描写乡土的习俗,折射中国社会的变迁,虽然怀着乡愁,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直面乡土的真实,写出农村的破败和人性的愚昧;再看写于1926年的《朝花夕拾》,充满乡土气息,朴实温馨,饱含深情,是鲁迅对自己逝去韶光所投的深情一瞥,是他孤愤苍凉心情的另一面展现。文学创作的风格、思想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连续性,因此我认为,《狗的驳诘》也是饱含着对质朴品性的怀念,那是一个44岁男子对现状失望而引起的对过往的怀念。
鲁迅的小说带有启蒙主义性质,在我看来其散文也是如此。读鲁迅的作品,常常可以读到国人的劣根性,鲁迅让他们的劣根性暴露无遗,展现得得淋漓尽致:《药》中革命者为民众牺牲,他的鲜血却成了民众用来治病的“药”,体现了民众的愚昧;《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胜利法以及阿Q内心的扭曲、他的双重人格,体现了阿Q的如软弱与卑贱;《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行为以及他最终的结局,都讽刺着民众的势利、迂腐无知……《狗的驳诘》依然在批判国人的劣根性。在梦中作者本是傲慢地叱咤狗,却被狗讥讽得逃跑,本是责骂狗的势利,却发现人比狗更为地势利……强烈的反差衬出了国人的劣根性。鲁迅批判的目的在于希望对其进行改造,表面上是在批判,实则是对改造国人劣根性的期盼。因此,激醒、骂醒国人,是鲁迅良苦用心之所在。
如今中学课本进行了新的编排,上演了一场“鲁迅大撤退”,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这个事件,我实在是不理解。因为在我看来,鲁迅之文章在当今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多人感觉得到,势利之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席卷之范围、强度越来越大。如之前的
“我爸是李刚”事件,《非诚勿扰》节目中年轻女孩的“我宁可在宝

论鲁迅《狗的驳诘》的复杂情感及其现实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fhrekp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