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卸载施工工艺
目录
一、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 1
1
1
1
二、卸载方案总体部署 2
2
2
3
3
三、网架卸载施工工艺 5
5
6
、校正 8
8
8
9
(i=1,2,…..9) 10
10
12
四、卸载变形监测方案 14
. 屋面钢结构卸载监测内容 14
21
22
五、涉及的相关计算 24
24
25
26
六、卸载安全措施 29
29
30
30
一、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
本卸载方案主要针对比赛馆屋面钢网架结构。以下是关于比赛馆钢网架结构的一些特征:
屋顶为空间双曲抛物面形式(方程为*****单位为m),为不规则近椭圆形状,,南北方向轮廓尺寸为142m。整个屋顶包括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两部分,,为凯威特和联方型网格结合的形式,环向划分十三圈网格,内部四圈为K8型网格,外部九圈为联方型网格,杆件采用圆钢管。附属结构为悬挑结构和格构式立体桁架的组合结构形式,杆件采用扁矩形截面。
本次卸载是在附属悬挑结构安装完毕后进行,而主要是主体网架结构的卸载。
(超过80M)、主体净空高(达到30M);
,焊缝量大;
;
;
;
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5.《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
二、卸载方案总体部署
网架卸载位过程是使屋盖网架缓慢协同空间受力的过程,此间,网架结构发生较大的内力重分布,并逐渐过渡到设计状态,因此,网架卸载工作,至关重要,必须针对不同结构和支承情况,确定合理的卸载顺序和正确的卸载措施,以确保网架安全落位。为此,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定。
(1) “变形协调、卸载均衡”的原则。卸载实际就是荷载转移过程,在荷载转移过程中,必须遵循“变形协调、卸载均衡”的原则。不然有可能造成临时支撑超载失稳,或者网架结构局部甚至整体受损。因为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结构最终受力状态完全不一致,必须通过施工验算,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确保满足多种工况要求,这是空间网架施工的要求和特点。
(2) “中间向四周,中心对称”的原则。卸载由中间向四周,中心对称进行,通过放置在支架上的可调节点支承装置(千斤顶),经多次循环微量下降来实现“荷载平衡转移” 。
(3) “分区、分阶段按比例下降”原则。为防止个别支撑点集中受力,宜根据各支撑点的结构自重挠度值,采用分区、分阶段按比例下降或用每步不大于10mm的等步下降法拆除支撑点(临时支座)。
(4)“精确计算,严格监控”的原则。在卸载过程中由于无法做到绝对同步,支架支撑点卸载先后次序不同,其轴力必然造成增减,应根据设计要求或计算结果,在关键支架支撑点部位,应放置检测装置(如贴应变片)等,检测支架支点处轴力变化,确保临时支架和网架的安全。
在卸载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循环卸载时的每一级高程控制精度,设置测量控制点,在卸载全过程进行监测,并与计算结果对照,实行信息化施工管理。
网架增设临时支座(拼装支点),其状况相当于给网架增加节点荷载,而临时支座分批逐步下降,其状况相当于支座的不均匀沉降。。对少量杆件可能超载的情况应事先采取措施,局部加强或根据计算可事先换加强杆件。
根据以上卸载原则,为了确保钢网架卸载的安全性,本方案采用“整体分段逐步
”卸载法:
整体:是指把整个网架在卸载过程中按一个整体考虑,而不是分段卸载,结构在卸载完毕前处于千斤顶支撑受力状态;
计划采用逐圈隔一(焊接球)设一(临时支承点)的临时支撑点布置原则,以确保卸载时临时支撑点的受力状况满足要求。
分段:指在整体卸载考虑的前提下,为了确保卸载过程中各点受力均衡性,根据结构自身特性,采用以“圈”或“几圈”为单位,逐段卸载。
网架卸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