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南航附中:陈鸿翔
2004年3月6日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五节。本节教材重点讲述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来看,要求高考试题具有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动向,因此有关卫星的问题将持续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另外,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推理、想象、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都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牛顿著作中所描绘的人造卫星的原理图;
(2)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能力目标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和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解决卫星的运动问题,其依据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相应的方程,就可得出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的关系。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方法。学生常会得出离地球表面越高的地方,其运行速度越大的错误结论。让学生明确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法选择及依据:
采用电教法(网络下载的CAI课件)、推导法、归纳法、讲授法等综合教法进行。电教法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推导、归纳法可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媒体:
CAI课件(K12网下载,网址:;卫星图片取自《鹏博士》高中物理教学光盘)。
学法分析:
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思路设计:
导入新课:
[CAI]:展示人造卫星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问: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之为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设计:
人造地球卫星:
让学生猜想在高山上用足够大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物体的运动情形是怎样的?然后用多媒体模拟,引出人造卫星的定义。
新课设计: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首先通过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来提供得出卫星绕地球正常运转的线速度的表达式。通过讨论得出卫星运转速率与离地面高度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推导出靠近地面运行的卫星绕地球的速率。从而得出第一宇宙速度。
说课音调响度音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