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第十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库尔勒市第十一小学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但紧跟库尔勒市教育发展的步伐。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库尔勒市打造南疆基础教育高地的目标和要求,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库尔勒市标准化学校建设、均衡化发展和教育强市的大背景下,特制定我校首次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1、学校基本状况
学校位于库尔勒市英下乡其郎巴格村,前身为英下乡其郎巴格教学点,隶属英下乡政府和库尔勒市教育局双重管辖,2013年8月改扩建为库尔勒市第十一小学,现学校占地面积19亩,有16个义教部教学班,4个学前班,共20个班,学生近900人,教职工77名,其中自聘人员8名。
2、教育发展背景
面对库尔勒市2015年要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8年要达到教育均衡化发展,2020年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为全面推进新疆重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2014年初实行《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和《中小学责任督学工作守则》的要求,深入组织学习并着力推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创意我校三年发展规划。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立足于我区
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成为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
3、周边状况
为库尔勒市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我校就是其中的一项民生工程。我校所在英下乡其郎巴格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周边环境复杂,来自南疆的维吾尔族的进城务工农民聚居在此,导致我校80%为维吾尔族外来务工子女。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就更低,双语教学就更无从谈起,辍学严重,相当一部分的孩子9岁10岁还没有上过学,严重影响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的本地区的孩子,汉语水平和家长的素质都相对比较好,也比较稳定,是学校各项工作有力的支持者。
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维稳任务艰巨,出租屋多,离学校不到1公里处有个劳务市场,因此来自南疆的维吾尔族的进城务工农民地都在其郎巴格村居住,据派出所介绍,库尔勒市80%的逃犯曾在此被抓,本村还是吸毒的重灾区,扫黄的重灾区。
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原来村小只有两排平房,2013年新建13000平米的教学楼,地上五层,地下一层,能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同时3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正在规划中,有望在2015年建成。学校正在逐步配齐各类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78人(含后勤专职1人,支教7人。另自聘请教师8人,)。其中本科学历47人,占专任教师的61%;大专学历23人,%;中专学历7人,%。小学高级教师21人,%;小学一级教师15人,%;其余均未评职称。%,原其郎巴格学校留下35名教职员工,其中有工人1名,有6人不能胜任教师岗位,新招15名特岗教师,17名同工同酬教师,支教7人,因此,教师结构过于年轻,培养教师的任务重,难度大。原33名教师中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只有10位,都是维语文学科的,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一个学期以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培训稳步进行,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
2、学校管理状况
一学期以来,学校从校长到中层都是新人,一学期的工作在不断地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因为以前处于村办小学,教师还谈不上专业成长,没有任何系统的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很低,需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虽然年轻教师多,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但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学期来,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市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很大差距。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还未形成,无法起到带头引领辐射作用,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有望在3-5年内成为骨干教师。但也有部分教师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2、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现有的学生生源情况下,80%民族外来务工子女的汉语水平极低,包
第十一小国培三年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