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两级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doc构建两级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内控制度堪称中国石化的“内部管理法典”。2002年7月,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披露出台规定。随之,我国财政部、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对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也有所规范。作为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面对上市地内控监管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着力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内控体系。
构建两级内控制度体系
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戴厚良指出,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企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内外风险因素增多,需要探索改进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保障企业顺利改革和健康发展。公司管理层认为,建立和有效实施内控制度,既是遵循境内外有关监管法律法规、保证披露的财务报告真实性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防范风险、保障资产安全、规范管理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在需要,无论从内外两方面分析,都必须建立完善内部监控体系。
为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公司决定借鉴美国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对公司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等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制定了统一的《内控手册》。各分(子)公司根据内控手册规定的适用流程,结合本单位各项风险评估结果,补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内控手册》、《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石化两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过测试、培训和一年多的试运行,内控制度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公司正式实施,这比《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的生效时间提前1年零8个月。此后,通过三年的实施和每年的定期修订,内控范围逐步扩大,《内控手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较完整的“家规家法”。
“重拳”推进内控体系建设
近些年来,中国石化不断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体系,内控工作由认识内控、认同内控到对标内控,稳步深入推进。公司在治散治乱、规范经营管理,落实各级管理责任、改善公司治理,特别是管理理念方面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在构建内控制度体系上,主要做法有三点:
———持续完善《内控手册》。中国石化的内控建设尽管起源于遵循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但公司赋予内部控制更丰富的内涵,要求对外符合监管要求,对内推行制度化管理。2003年初,公司内控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COSO内控框架,编制《内控手册》。几年来,内控办公室紧跟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变化,结合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每年组织总部各部门共同修订手册,甄别关键控制点,充分运用ERP控制,充实内部控制要素内容。
———及时更新与丰富《实施细则》。在遵循《内控手册》统一的框架结构和要求下,分(子)公司按照“更严、更细、更具体”的原则,每年更新《实施细则》,以提高内控制度的实用性。例如,胜利油田在《内控手册》规定之外,结合管理需要,增加工农关系费管理、技术服务费管理等多个业务流程;上海高桥分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再造内控流程和权限指引,编制《业务审批手册》,并形成以《职责划分手册》、《工作程序、业务流程手册》和《规章制度手册》为主体的内控“三项制度”体系;山东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内控要求,规范了所有经营管理文档,形成《内部控制标准要件》。
———搭建以内控制度为
构建两级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