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热应激对生猪的危害与应对措施探讨.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热应激对生猪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通常,热应激是指在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的适温区上限(如种猪、大猪高于23℃)的影响下,因体内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导致的一系列生理与行为机能上的负面反应。
高温气候,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气候给生猪生产会带来相当严重的热应激后果,引起种猪繁殖障碍、肉猪生长迟滞、疾病增多、淘汰率与死亡率上升、生产力下降、生产成本提高,已成为养猪界,尤其是规模化猪场在热季面临的巨大挑战。多方位应对热应激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在夏天的第一要务。

1、热应激发生机理
猪是恒温动物,体温的恒定是靠产热(体内代谢产热与从环境中吸收热能)与散热(热传导、热辐射、对流与蒸发等方式)的平衡来实现的,以维持体热平衡。
环境温度和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主要通过影响猪只的体热调节,对猪只产生影响,两者密切关联。由于猪的汗腺不发达,体内热量散发较慢,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对猪只的威胁越大。
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提供了一份生长-肥育猪的“猪场应用热应激表”,把温度和相对湿度结合起来计算热应激指数(HSI),根据热应激指数将温、湿度范围划分成3个区:警戒区、危险区和紧急区。对于其他猪只也是一样的道理。
从图1可以看出,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高于24℃即为警戒状态;任何湿度下舍内温度达到33℃以上都十分危险。
湿度是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即:相同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饱和水蒸气的百分比。湿度对猪体热调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l)对猪体散热的影响。当环境温度在适温区时,猪体主要依靠热传导与热辐射来散热,湿度对猪的散热影响不大。当环境温度超过适温区时,有汗腺动物主要靠蒸发来散热。而蒸发是与空气中湿度和空气对流速度密切相关的,湿度越大,对流速度越小,蒸发散热的效果就越差。猪是少汗腺动物(只有鼻镜处有汗腺),因此,当环境温度超过适温区时,猪靠蒸发汗液散热几乎不可能,所以猪就会本能地寻找凉水来滚泥、卧水,乃至滚尿液等方式依靠热传导与热辐射散发体热。当这些行为得不到满足而又没有其它手段时,猪对热应激就显得格外敏感。(2)对猪体产热的影响。当猪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时,基础代谢降低以减少产热进而维持热平衡。
在生产条件下,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四要素共同影响猪的体温调节,进而对猪的生产力和健康产生影响。四要素中环境温度是主导因素,其他三因素随温度的不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
当湿度、气流和热辐射适宜或变化不大时,猪在某温度下不需进行体热调节,就可以保持体热平衡,通常这一温度被称为“最适温度”。
当环境温度在一定小范围内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猪必须增加或减少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四种散热方式—亦称“物理调节”,来保持体热平衡。此时,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基本不会受到影响,这一温度范围被称为“等热区”。“等热区”的上、下限分别称为“上限临界温度”和“下限临界温度”。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等热区”时,猪在进行“物理调节”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化学调节”(减少或增加产热的调节),以此来保持体热平衡。这时,猪的体温和健康水平虽能保持正常,但生产状况会不同程度地下降,至少是饲料报酬有所下降,如果严重可能会造成减重,甚至会停止生产,此时猪机体正处于热应激或冷应激状态。这一温度范围与“等热区”一起构

热应激对生猪的危害与应对措施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0277li
  • 文件大小211 KB
  • 时间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