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公冶长》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3)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疏通文意
词语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3)耻,以为耻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疏通文意
【思考】对于学习,孔子和其弟子提倡什么态度?
【评析】“不耻下问”这是孔子治学贯用方法。
“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即边教边学,二是学于百姓,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些都可从《论语》书中找到根据。
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1),必有忠信如丘(2)者焉(3),不如丘之好学也。”
疏通文意
词语
(1)邑,人居住的地方
(2)焉,语气词,不译
(3)丘,孔丘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疏通文意
【思考】如何理解孔夫子的“生而知之”?
【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1),学之不讲(2),闻义不能徙(3),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疏通文意
词语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1)修,培养,进修
(2)讲,讲究,探求
(2)徙xǐ,迁徙xǐ,这里见善就靠近。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思考】谈谈你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
疏通文意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1)为之(2)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3)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疏通文意
词语
(1)抑:表转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2)之:指圣与仁。
(3)云尔:这样说。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思考】孔子认为如何才能成为“圣与仁”?
疏通文意
【评析】 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诲别人。
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
7/12/201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Q:764723079
《敏而好学》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