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家争鸣
一、【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涌现出一批杰出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的局面。
时期
人物
思想内容
贡献
春秋
孔子
(1)提出“”的学说。
(2)注重与人事,对敬而远之。
(3)主张“”,注重人的。
(1)创立儒家学派。
(2)开创中国古代之风。
(3)基本文献:《》、《书》、《礼》、《乐》、《易》、《》“六经”。
战国
孟子
(1)提出四种道德规范。
(2)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学说。
(3)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
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使之更加系统。
荀子
(1)在天人关系上强调“”,指出人道有为,提出“”。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老庄之学
(1)以“虚无”的“”为世界的根本。
(2)以的“无为”、“”为处事方法。
项目
老子
庄子
主张
(1)用“道”来说明的起源和演变。
(2)指出事物具有向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阐发、的方法原则。
(4)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
的态度,幻想回到“”的社会。
(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
(2)认为“”无所不在,万物也是没有和差别的,叫“”。
(3)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
为一,从而逍遥自得。
著作
思想体现在《》一书中
《》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
影响
(1)老子的学说蕴涵了朴素的思想。
(2)老庄崇尚,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代表
人物
思想内容
贡献
李悝
(1)推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2)用严酷的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
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法典。
商鞅
(1)废除,按军功授爵。
(2)奖励耕战,废除。
(3)加强中央集权。
(1)使秦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2)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韩非
(1)加强,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2)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
(1)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
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体系中,成为维护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讲求功利
①主旨:“、交相利”。
②提出了非攻、、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哲学贡献
①认识论:以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法。
②逻辑学
“”、“”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
。
(1)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称为“”学派,也称后期墨学。
(2) 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三)课堂总结: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法家关注治公正。
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四、课后----内化迁移
一、选择题
,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④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3.《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阐”,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仁”的主张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