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思变
杨保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数量、轻质量
重规模、轻效益
重政绩、轻民生
重硬件、轻软件
现有城镇化的特点
“三高”,全面不可持续
现有城镇化的风险
经济代价高——以飙升的房价、地价和政府过快增长的城建投入为标志,最终必然产生资产泡沫膨胀破裂和政府负债扩张危机——经济意义上的不可持续。
社会代价高——以牺牲城乡居民(征地)、新老居民(房价)、常住与暂住人口(户籍)之间的公平为标志,使得社会利益阶层愈加分化和固化,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社会意义上的不可持续。
环境代价高——以高能耗、高拥堵、高污染为标志,使得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却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环境意义上的不可持续。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大”!
现有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
现有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
1990年到2010年间,我方公里扩展到40058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扩张与土地财政形成难以停止的“循环游戏”。
规模与土规的“衔接”?
伪衔接——技术处理
不衔接——假装糊涂
倒衔接——都是权力说了算
现有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
遍地“开发区”还不解渴,如今又冒出单个面积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新区”。
中国的开发区分布
畸形发展的城市群!
城市群已在国家战略和政策层面,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中国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畸形发展的城市群!
我们只看到和发挥了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却忽视了城市群的协作效应!
麦肯锡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所有的卫星城距离
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涵盖了中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占中国城市人口的82%,预计到2015年将占据城市GDP的92%。
麦肯锡的中国城市群划分
畸形发展的城市群!
在大格局上和中国的地形、人口和经济分布相吻合,但单纯追求要素集聚,很可能形成若干发展“黑洞”!
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