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一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描述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是有选择地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它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
作为衡量生产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等价格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是对给定一组商品的成本的度量。
PPI与CPI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类
1、爬行的通货膨胀(2%~3%)
2、温和的通货膨胀(3%~10%)
3、奔腾的通货膨胀(10%~100%)
4、超级通货膨胀(100%以上)
(二)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类
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例如,当某年复一年地按5%的速度上升时,人们便会预计到,物价水平将以同一比例继续上升。既然物价上涨5%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么该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经济核算时会把物价上升的比例考虑在内。由于每个人都把5%的物价上涨考虑在内,所以每个人所要的价格在每一时期中都要上升5%,即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类似于物理学上运动中物体的惯性,因此又被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解释,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个方面是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从供给的角度的解释;
第三个方面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交易方程
MV=Py
M为货币供给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被定义为名义收入与货币量之比,即一定时期平均1货币单位钱用于购买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次数;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收入水平。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