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奥司明对围术期骨折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奥司明对围术期骨折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
左毅1 胡玲2
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骨科;2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麻醉科 430064
【摘要】目的观察地奥司明对围术期骨折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8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A和治疗组B。组A患者常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次/d,连服14d。将患者下肢周径变化、凝血功能值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比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肢周径变化明显,患者的APTT、TT、PLT明显延长,其发生DVT的比率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术期应用地奥司明片预防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地奥司明; 深静脉血栓; 骨折;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围术期骨折患者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在30%~50%[1]。血栓栓子的脱落易引起肺梗塞,严重者可带来生命危险。有大量的研究报道阿司匹林、肝素均有一定程度的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2],但用药周期较长,而且对于欲行手术者术中很难在抗凝与异常出血间寻求一个稳妥的平衡点。如何有效的防治血栓的形成成了医学上亟待解决的难点。地奥司明做为一种新兴的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国外研究报道地奥司明对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其通过延长静脉壁的收缩时间来改善静脉弹性指数,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组织的水肿;通过降低血液高粘滞度来改善微循环[3]。因此本研究将我院近两年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应用地奥斯明进行对照治疗,来观察地奥司明对围术期血栓形成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来本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280例ASAⅠ~ⅲ级,年龄30~60岁,体重45~65kg。无药物过敏史,并签署术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将其随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A和治疗组B,每组各140例。
:常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次/d。术前3天术后9天共14天。治疗组B:采用空白组治疗方法的同时,(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次/d,连服14d。
观察项目
(1)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的第3、10、14天测量足上10cm处的最大周径为踝关节径长,足上30cm处为腓肠肌周径(mm)并记录作为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入院时测的下肢最大周径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
(2)测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指标PLT(×109/L)、PT(s)、APTT(s)的变化;
(3)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3、10、14天的超声检查结果,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定义P<,P<。
2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和ASA评级及两组患者入院时测的下肢最大周径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的下肢周径明显减小,所测凝血指标APTT、TT、PLT明显延长。发生DVT的比率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1,2,3)。
表1 两组患

地奥司明对围术期骨折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xlw2015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7-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