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单位:
中心发言人
授课教材
四年级上册
备课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备课日期
备课地点
记录人
参加教师
项目
单元备课记录
使用意见
单元教材解读
植物世界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学生对于植物的世界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植物的世界中,已经对周围的植物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说陌生是由于学生对植物没有进行过细而有用的观察,更谈不上对植物世界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究植物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了。学生通过对植物的探究,初步了解植物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从而产生进一步的探究的欲望。
在知识安排上,这三课内容密切联系,从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到探究植物根、茎的作用,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教学资源分析
到室外观察植物,使学生了解植物的身体分哪几部分。
通过教科书展示的一些植物的变态根和变态茎,提出学生自由活动的指向,根据观察到根的特点联系实际,正确区别植物的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根。
通过切开茎看一看的活动,了解植物茎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并用语言或图片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在实验中观察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
。 1 课时
。 1 课时
“血管”。 1 课时
学习单的使用
学习单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单作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工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记录。
在探究研讨活动中,进行活动记录。
学习单上的动手做一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大家的收获”的交流,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名称
植物的身体
课时
1
使用意见
教学目标
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
知道保护植物,珍爱生命,体会与人合作的愉快。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安全常识教育、选好野外观察地点
材料准备:小铁锨、皮尺、剪刀、放大镜、蜡笔、白纸等。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活动一
问题引入:植物的身体分哪几部分?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们怎样研究植物? <学生各抒己见>
从观察目的的确定到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的选择,再到如何做好观察记录以及观察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开展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约20分钟>
活动二
组织学生返回班级,并带回一株完整的植物,进行汇报交流。
<各小组要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目的、观察方法、观察过程以及本次活动的感受。>
概括归纳出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知道哪些是营养器官,哪些是繁殖器官。
初步讨论:每种器官各有什么作用?
自由活动: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可以画自己观察到的植物,也可以用捡到的枝叶做一幅装饰画。
拓展活动:
长期观察一种植物,重点记录下它身体各部分的变化过程。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实地野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积极,但个别同学观察记录写得不够详细。
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名称
植物的根
课时
1
使用意见
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根的形状特征分类,并能举出几个例子。
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培养探究植物的根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研究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区分。
教学准备
带根植物数棵、放大镜、镊子、直尺、量筒、烧杯、棉花等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让大家采集的带根植物都带来了吗?
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你带来了哪些植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回顾采集情景及该植物的生长环境>
引导探究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植物的根,比一比,谁观察的最仔细,发现的最多。
小学四年级(行程植树年龄统筹问题)应用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