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小问题 大智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小问题大智慧
【摘要】教育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相对较完整的教学故事,并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整个教学叙述中,以此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本文通过对《老王》这节课的教学叙述,层层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足,并多方位探讨完善、提升自我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老王》教学反思改进策略
一、情景再现
这节语文课的主题是《老王》,《老王》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二模块“号角,为你长鸣”的选文,主要呈现老王身上来自“底层的光芒”。文本浅显易懂,但表层背后深层情感较难理解。因而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通过师生互动、对话来探讨老王、杨绛女士人物形象,第二合作探究文眼“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深刻内涵。
这节课我从2011年春晚民工明星“旭日阳刚”“民工街舞团”导入,让学生由身边的来自“底层的光芒”切入,导出本模块导语中一段话“只要人格高尚,凡人也和伟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老王》这篇课文。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好像经常会使用这种导入方法,只是到了大学的教室里,这种方法才比较少用。为什么这个方法只在中小学常用,而大学少用呢?
这个环节使我想到的是:我们做教师的总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细节的教学方式,这些日常的、细节的教学方式普遍流行于中小学的课堂,但做老师的好像较少考虑其中有些教学方式是否应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变。尤其当某种教学方式是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强制性时,做教师的是否应该逐步减少这种控制性较强的
“保姆”式的教学方式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当时我想通过本环节的设置让学生逐步进入文本,现在想来这种所谓的“情境创设”有明显的主题先行之嫌,其实是在一开始就给学生较强的控制,让学生把思维固定在“底层光辉”上。导致对本篇课文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杨绛女士”的忽略。
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直接进入文本标题,问:把题目《老王》改成《王老》好不好?以此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之后发现《老王》更适合文本人物身份(来自底层一位三轮车夫),而且也会发现“老王”是杨绛女士在文本中对他亲切的称呼,以此导出文本中两个重要人物“老王”“杨绛”。
由于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开始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
让学生探讨“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杨绛女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是有不错的表现:
生1:老王是一个很丑的人。课文中第三段点到“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生2:老王是一个很贫困的人。课文第二段中“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他也很孤单。
生3:杨绛女士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这从文章中杨绛女士一家照顾老王的生意,给老王送鱼肝油等细节可以看出。
生4:老王的孤单还体现在课文中点到他进不了“蹬三轮的组织”,“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说明他真的很孤单。
生5:老王还是个善良的人。课文第六段老王送我先生去医院看病,“却坚决不肯拿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说:你有钱么?我笑说有钱,他拿了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小问题 大智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