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才有辉煌
——记新沂八达重工科研团队
提到抢险救援机器人,大家肯定对于雅安地震中首次亮相的国内首创、世界最大吨位“麻辣小龙虾”双臂救援机器人记忆犹新。这台救援机器人的缔造者正是由新沂八达重工等8家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
这个团队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总牵头人江苏八达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陈利明,浙大、北航、大连理工、西北工大,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山河智能集团、沈阳自动化所七家合作单位,王天然、闻邦椿、杨华勇三位院士,王田苗、何清华、贠超、高顺德、徐兵等九位教授及其率领的三十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从2005年开始项目科研,2008年召开项目研制工作发起人大会、成立项目合作联盟,到2010国家批复立项,2013年首台全世界最大的救援机器人研制下线,并成功投用到雅安地震救援时,历经了八年时间。
联手,为了共同的心愿
早在2005年,陈利明及其团队已经涉足中国抢险机器人的研发工作,但由于产业政策扶持方向、方式不接口,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研发速度一直缓慢。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后,陈利明参加了“中国第二届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会议,他在会上作了题为《论抢险机器及机器人的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发言,受到大家的重视。会后,包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十几家科研院校和研发机构主动约见他,商讨加盟及合作细节。
随着各大院校与中国机器人研发尖端领域的科学家们的陆续加盟,陈利明的救援机器人项目研究团队力量得到显著增强,研究进展也突飞猛进。2010年9月7日,陈利明率领的研发团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我国“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双动力智能型双臂手系列化救援工程机械产品研制”项目专家论证会答辩,获得科技部立项及定向委托研制。至此,八达重工申请并呼吁多年的大型抢险救援机器人研制项目,终于荣获国家立项和扶持。
科研,需要集聚的力量
大型救援机器人研制及双臂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国际上以日本为代表,其他国家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导。参与项目研制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863计划专家组组长王田苗说:“八达重工研制的大型智能救援装备,是世界抢险救援技术的制高点。”陈利明的话形容,“进得去、稳得住、拿得起、分得开!”这是该救援机器人的研制目标功能定位。
为填补空白,八达团队成员们在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面前显示了对这项复杂工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据八达重工“大型救援工程机器人研制”项目组总工程师周峰博士介绍:“我们这个项目8年时间总共7家单位,整个参与项目达到130多人。7家单位取各自所长,取各自优势,集各家所长把这个项目做好。”
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初,世界首台最大的救援机器人产品在八达重工研制下线,填补了中国应急救援装备的空白。2013年4月21日,参加四川雅安大地震
有梦想才有辉煌——记新沂八达重工科研团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