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智能电网
摘要: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应用于智能电网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能有效整合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资源,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化水平,改善现有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本文简述了物联网的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技术;智能电网
物联网,近几年来的科技热词之一,以其被誉为引领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的身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而持续的关注。
物联网的含义
一般认为,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通信信息网(互联网、电信网甚至通信专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服务的一种通信网络。其实质是实现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通信信息网(互联网、电信网甚至通信专网)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的物理实体。实体之间协同和互动,使得有关物体相互感知和反馈控制,形成一个更加智能的生产、生活体系。
物联网的特点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2009年11月4日,温家宝总理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这篇讲话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把对物联网概念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推动力。但也有专家认为物联网离我们仍有一定距离,不可盲目乐观。为此,有必要对物联网的发展由来和演进路径做一番探讨,找到应对物联网发展浪潮的对策。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智能电网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处理多元、海量信息,服务于电力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高效低碳”“节能减排”的愿景目标。智能电网建设,将成为拉动物联网产业甚
至整个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并有力影响和促进
物联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