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四章复式记账
第五章费用的归集和营业收入的确认
第七章成本结转和利润确定与分配
第八章权益的形成
第九章会计凭证
第十章会计账簿
第十一章资产计价
第十二章财产清查
第十三章账户分类
第十四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五章财务处理程序
第一章总论
会计
会计
本章内容
基础
会计期间和合理配比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账项调整
第六章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
第六章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
通过“制造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大家已经知道,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的费用,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收入。如何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进而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上有两种方法,即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第一节会计期间和合理配比
一、会计期间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营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理论上只有在企业完全停止其资金运动后才能精确地核算其经营成果。但在持续经营期间中,资金运动不可能停止,何时停业很难预测。为了及时取得会计信息、发挥会计的作用,就有必要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较短且相等的期间,作为会计期间。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11
12
年
采购
生产
销售
供应商
消费者
客户
会计
信息
会计分期对企业会计核算的重大影响表现在:
第一,会计分期产生了费用和收入的期间问题。
即:哪些收入属于本期收入,哪些支出属于本期的费用支出。
第二,会计分期强化了会计信息的预计性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户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11
12
年度会计期间从1月1日~12月31日
月度会计期间
二、收入和费用的合理配比
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因果配比,即收入是由于一定的耗费而产生的,不同的收入的取得是由于发生了与之相应的费用。
(二)是时间上的配比,即属于某一期间的费用必须与相同受益期的收入相配比,应归本期实现的收入应与本期发生的费用相对应,这是企业的收入、费用与其经营成果的关系决定的。
收入和费用的合理配比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即一定时期的收入应当与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在同一会计期间记账,以便正确确认当期损益。
第二节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一、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和应归属期间
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收入。但收入的实现与款项的实际收到、费用的发生与相应款项的实际支付、款项的支付与其实际受益在时间上往往是不一致的。
2000
20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销售产品
收回货款
支付费用
,而货款于6月收到。
。
费用受益期间
如何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在会计上有两种会计处理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1. 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
是指收入收到了现款和费用用现款支付的会计期间。
2. 收入和费用的应归属期间
是指应获得收入和应负担费用的会计期间。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实收实付制,它以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货币资金为标准确认企业相应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确认方法时,凡是归属于本期收到的收入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应当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是本期没有收到货币资金或未付出货币资金,即使应当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第六章 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