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让语文识字教学更生动、有效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的基础、写作的前提,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因此运用字理识字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质量,也是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字理教学;内涵;模式
语文课堂中,识字教学没有阅读教学的诗情画意,也没有作文教学的多姿多彩,更没有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趣味盎然,但识字却是阅读的基础、写作的前提。所以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要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汉字时,以字理为本,多元识字,识用结合,培养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发展学生的思维,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是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追捧。在此给大家简单介绍我的字理教学点滴,以供同仁参考。
、难点,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汉字看上去横竖撇捺,错综复杂,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机械记忆,势必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而我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或实物展示汉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将汉字的形与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汉字本意的理解。如:在教学
“伞”字时,就可以出示一幅画或一把撑开的伞,引导学生明白,“伞”字上面的人字是伞的布,两点一横就是支撑的伞骨,一竖就是伞把子。又如教学“染”字,跟学生讲清染色需用水,而且染色需染九次,这样学生理解了“染”字上方的“三点水”和“九”的来历,随后再告诉学生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学生立刻会悟出“染“字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老师的讲解,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又如我在教学生字“滥”,引导学生观察这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分解:左边“氵”,形象水流(贴水流图),右边“监”就像一个人在照镜子(贴人照镜图),告诉学生古人照的镜子就是盆子中盛的清水,“监”字的“皿”就是那盛清水的盆。”“水”与“监”联合起来表示“河水、湖水的水位线受到监视”。所以“滥”的本义就是河湖水位超过了监视线(蓝色标志线)。接着引导学生看图片(盛满水的盆):水太多,就慢慢地溢出了盆子。后来“滥”引申为过度,没有节制的意思。就这样运用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渗透汉字字理。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有些字,教师可以浅析字源,依据字理,让学生明白字理,掌握字义,了解这个字本身所蕴含的中忆深刻,解决多笔少画的难题。如望,(臣,向下看)+(壬,挺立),就是站在高处,举目远眺的意思。晚期金文加
“月”,表示月圆之夜,相隔遥远的人举目远眺,寄托思念之情。隶书将“臣”写成“亡”;将“壬”写成“王”。而“染”学生容易将“九”写成“丸”。
字理让语文识字教学更生动、有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