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原文: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阤。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汾阴男。
魏孝武西迁,周文①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脩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脩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脩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僚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袴并以赐之。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晋公护②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总管
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
[注] ①周文:周文帝。②护:宇文护。
译文:
薛端字仁直,本来的名字叫沙阤。有志气节操,父亲去世后,服丧符合礼制。他和弟弟薛裕专心于学习,不交接人情事理。十七岁时,司空高乾邕征召他为参军,赐给他汾阴男的爵位。
北魏孝武帝西迁,周文帝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带领薛端一同前往。薛崇礼不久便丢失了龙门,投降了东魏。东魏派遣行台薛脩义督领乙干贵西进,据守杨氏壁。薛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已进驻杨氏壁中,薛脩义于是命令手下的士兵逼迫薛端等人东迁。薛端一行人正准备渡过黄河,正好遇到天黑的时候,薛端便与宗族及家僮等密谋反叛东魏。薛脩义也派遣骑兵追赶,薛端边战边跑,最后退入石城栅,得以脱身。石城栅中原有近百户人家,薛端与他们一起坚守。乙干贵等多次前来慰问劝导,知道薛端无意投降,于是带领部队退还河东。东魏又派遣将领贺兰懿戍守杨氏壁。薛端率领他的部属,同时召集村民,多设奇兵迎敌。贺兰懿等疑心有重兵,便向东遁逃,士兵争先上船落水淹死的达数千人。薛端收集敌人丢下的器械,又回到杨氏壁。
薛端生性刚强耿直,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周文帝嘉奖他,所以赏
赐他名“端”,想使他名副其实。自从他任铨选官吏的官以来,首选都是贤德有才能的
《北史·薛端传》原文及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