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
人的一生与法律息息相关
当一个人从“呱呱”落地的那时起,首先的法律关系就是确定了生日,确定了国籍,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了公民权,这是我国《国籍法》《宪法》送上的第一份礼物。
民事法律?
出生后,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每一个公民就有了人格权: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只不过,因为还是“婴儿”,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其权利、义务均由父母等监护人代为行使。
1周岁生日前的小孩称为“婴儿”,1周岁生日标志着婴儿阶段的结束和幼儿阶段的开始。假使家庭不和,夫妻离婚,我国法律首先保障在2周岁之前的幼儿随母亲生活。这是从有利于幼儿的成长角度考虑,
10周岁生日后可以对一些不是重大的事件,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也就是说,10周岁的生日是我们第一次拥有了法律上认可的“决定权”,意义非同小可。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不满 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它的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生日标志着我们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人,从这时候起,完全可以自己为自己作出一切选择,从这时候起,我们要为自己在社会中的一言一行自行承担权利和义务。
《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比如:劳动就业、签订合同、购置财产、经营创业、发明创作等,
又如:恋爱、结婚、生育等,
等一生结束,还会发生
产生各种劳动关系、合同关系、财产关系。
产生婚姻家庭关系。
产生财产继承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
P15探究一:谈谈你的看法。
法律层面:A、拾金不昧是公民的一项义务,需将“不当得利”归还失主。
B、失主发布“悬赏广告”已具有法律效力,小林作为拾得人从而获得收取报酬的权利。父母的说法有法律依据。但小林放弃报酬也是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
道德层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
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调谁?
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民事主体
调什么?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怎么调?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
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A、法律活动: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之中,并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B、含义:
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正确对待权利好义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