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同外传二
小舅死了
严绍国
杨一同的小舅在杨头村也算是个名人。这名人的死法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60多岁小舅和40多岁的准小舅妈死在一次意外的火灾中,火灾现场是准小舅妈的旧房子。
杨一同得到消息时真的头发懵,怎么就选择死的呢?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活着呢?尽管当地派出所最终给出的结论是意外火灾死亡,但杨一同心里清楚,小舅是死于一个“情”字。
小舅妈早与小舅结婚不到6年就去世了,小舅一人支撑了这个家,带大了3个孩子。年轻时候的小舅在村里可算是一个能人,靠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东窜西,贩卖过水果、蔬菜,甚至一个人骑着那辆破车到海边运回两大筐虾仁,铺在屋前的空地上晒一晒,不几天功夫,杨头村以及周边几个村的午饭锅里就会多了几个虾仁。杨一同最喜欢趁小舅午睡时溜过去弄几个大大的虾仁吃,那味道对一个未经过世面的乡下孩子来说可说是上等的美味了。靠着这些小生意,小舅养活了一家子人,当然也没少给杨一同家资助过。
等到小舅的3个子女都成了家,小舅已经50出头了。前些年为了养家糊口,小舅是没日没夜地干活,这些年,孩子们都长大了成家了,小舅的生活压力减轻了,手头也开始有了点富余,再加上现在开的卖早点的小铺子生意也不错,小舅好像又回到了20多年前了。饱暧生淫欲,这话一点也不错,小舅看上了同村的徐寡妇。
说起这徐寡妇,小舅其实先是同情,日久才生真情的。徐寡妇家有2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争气,徐寡妇那叫一个苦呀,好在改革开放后,2个儿子都到南方打工去了,这才让徐寡妇有了喘气的机会,隔三差五地来到小舅的小吃店买个油条当早饭,一个人省得再烧早饭了。小舅也知道徐寡妇不容易,经常不收钱或者多给两根油条让她当午饭吃。就这样一来二去的,两人有了点意思。再这样二来三去的,两人干脆住在了一起,徐寡妇也就名不正言不顺地成了老板娘,在小吃店做起了事。小舅的子女们还算孝顺,对小舅的事从来不问,只要小舅开心,他们也不干预。就这样,徐寡妇成了杨一同的准舅妈。
小舅和准舅妈通过自己的双手苦了一点钱,善良的小舅帮准舅妈的两个儿子翻新了房子,他们平时就住在准舅妈的那间小房子里。
日子本来过得很悠闲自在,但准舅妈的大媳妇回来后让本平静的生活硬是添上了许多波澜。因为这个媳妇是大儿子在南方打工时找的,所以一回来就要准舅妈给个见面礼,而且要大的,尽管是带着4岁多的小孩回来的。你说准舅妈那有这钱呀,以前是辛辛苦苦忙着为两个儿子盖了个不成样的房子,但毕竟都让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后来和小舅好上了,小舅又帮他们翻新了房子,这也算对得起他们了。但这个大媳妇就是不依,见面礼没要到大的,硬要准舅妈给他们重新建一套新房,三天两头的到准舅妈住的小房子里去闹。小舅后来干脆又搬到小吃店去住了,可那个大媳妇还是不饶,天天到小吃店去吃饭,说是应该的,天经地义,弄得小舅有苦说不出,准舅妈也是天天低着头不敢正眼看小舅一眼。
自从准舅妈那媳妇回来后,他们的日子不再平静了。本来刚有点青春焕发的意思,一下子都又苍老了许多。生活难呀,过日子不容易呀,这是小舅和准舅妈常发出的感叹。
由于媳妇常来闹,小舅总觉得在村里丢了面子,没过多久,干脆将小吃店关了。好在小舅的子女们有孝心,总是时不时的给些零花钱,小舅手里也没有拮据过。关了小吃店,两人只有再住进准舅妈原先的那个小旧房子里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准舅妈的二媳妇出从南方回来,这个二媳妇也不是什么省油的
小舅死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