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也能被别人所悦纳;
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有朋友;
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
第一讲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的任务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
小学中、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4
三、心理健康教育 与辅导的对象和目标 (一)心理辅导对象 主要是指正常中、小学生和能够接受辅导、帮助的轻微心理健康障碍的中、小学生。
5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6
1、科任教师的辅导职责
(1)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及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提示该学科有关职业的资料,如该学科与哪些职业有密切的联系,这些职业的性质,在社会上的地位等。
(3)对该科志趣作试探及甄别,发现对该学科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4)鼓励并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
(5)补救学生在科目中的困难和障碍。
(6)领导一种学会或与该学科有关的学生活动。
(7)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密切合作。
9
2、.班主任的职责
班主任除兼有科任教师的职责外,还有以下职责;
(1)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帮助、友爱及关心。
(2)认识学校生活与例行工作的不同。
(3)记录学生表现及入学状况等资料。
(4)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公民责任、领导才能及良好人格。
(5)与辅导员和科任教师合作。
3、.辅导员的职责
(1)学生资料的记录,处理个别差异及学生适应问题。
(2)个别辅导与适应。
(3)教育、职业及社会性问题的指导。
(4)毕业生辅导,对一切学生追踪研究。
(5)与其它机构与人员合作。
1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