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西地区苜蓿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罗蜀杭 刘富渊 刘金平
(成都大业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16)
摘要河西地区日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灌溉条件良好,十分适合苜蓿产业化发展。保证苜蓿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包括:采用挖渠—漫灌—排盐或压砂、压碱等措施改良盐碱土地;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如套种)保证苜蓿的出苗、成活;合理施肥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适时刈割、减少曝晒时间、及时打捆与堆垛避免营养物质的损失等。
大业公司在河西地区开展苜蓿产业化以来,大量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与田间生产机械,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攻关,不断探索,在盐碱地改良、苜蓿播种时期、播种方式、施肥、晾晒、打捆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产业化道路,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苜蓿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路线。本文仅简要列举了其中几个关键技术,以供同行企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河西走廊苜蓿 产业化
河西地区包括甘肃省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区,海拔大多在1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7-8℃,年降雨量50-100mm,且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无霜期130天,积温3800℃以上。日照充分,>10℃期间的日照时数为1460-1470小时。生长季3-10月,空气相对湿度为25-55%;土壤多为黄壤土、沙壤土,pH为8-, 大多数土壤的含盐量高。
河西地区地势平坦, 光照充足, 土地资源丰富, 降水较少,但祁连山的雪水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该地区是苜蓿产业化发展的最佳地区之一。成都大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先专业从事苜蓿产业化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从事苜蓿饲草饲料开发、加工、销售的企业。大业公司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于98年进入河西地区,启动苜蓿草产品加工产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到目前为止,分别在河西地区的玉门、酒泉、张掖、高台建起四个牧草饲料加工厂和一个草种清选加工厂。苜蓿草产品加工年生产能力达到47万吨,牧草种子清选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
河西地区种植苜蓿历史悠久,当地农户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公司在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借鉴农户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化生产的特点,利用现代理念发展草产业,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与机械化、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公司在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加工厂、加工设备和田间设备的同时,加大科技的投入,聘请国内外学者、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和技术中坚,形成公司自有的核心技术,积极进行生产技术改造,通过自主研发,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安全性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科研单位合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保证技术的领先。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苜蓿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路线与技术体系。
河西地区苜蓿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1、“洗盐压碱”改良土壤
河西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为苜蓿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只有100mm,远远低于蒸发量,地下水的蒸发提升了大量的盐碱集中于地表,这就造成了土壤的盐碱化。苜蓿具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 “中苜一号”%的土壤上正常生长,%、,生长发育均受到影响,生长迟缓,个别品种甚至死亡。在盐碱地种植苜蓿, 最大的困难是保苗。因此,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是保证苜蓿建植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方法是挖渠

河西地区苜蓿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5108451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