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领导艺术
一、本章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领导艺术的经验性和非模式化特征;领导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掌握领导艺术与权术的界限;重点掌握领导艺术在用权、待人和理事方面的主要表现。
一般掌握:领导艺术的含义;提高领导艺术的基本途径。
侧重培养的能力与素质:通过学习领导的用权、待人、理事等艺术,提高领导艺术的水平。
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讨论导入法入手,结合理论讲授。
本章对学生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领导艺术的含义;了解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掌握区别领导艺术与政客权术的本质不同的方法。重点掌握领导艺术在用权、待人和理事方面的主要表现。
二、本章教学时间安排:共2课时。
领导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性的活动,是灵活的应变技巧与不同凡响的待人处事风格的巧妙结合,是一种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领导技能和技巧的艺术体现。正是因为领导艺术的存在,才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家,才有审时度势,力挽狂澜的政治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领导艺术的重要性,努力学会并掌握科学的领导艺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水平。
第一节领导艺术概述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领导策略、资源、方法和原则的基本技能。它是非规范化、非程序化、非模式化的领导行为,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略和经验的综合反映。领导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就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它是建立在领导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略和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高素质的集中体现。
第二、它遵循着领导活动的规律,即遵循着领导活动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但又是对规律的创造性的运用。
第三、它是领导方法巧妙运用。这种巧妙,就是在于它既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同时又做到了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采取灵活、巧妙的措施。
第四、它能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运用领导艺术它能够较好地把握时机实现最佳领导效能,达到领导目标。
第五、它是领导实践中的最高状态和最高境界。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经验的长期积淀基础上,在高素质的前提下对非常规性事件的非模式化、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地巧妙处理,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它是领导实践中的最高状态和最高境界。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一)不失经验性,更显科学性
领导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因为领导艺术来源于领导者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领导实践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和升华。作为一名领导者不管其领导艺术如何高超、如何巧妙,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经验的痕迹,但是这种经验并不是无先例可鉴、无规律可循,玄妙莫测、高不可攀的东西。它是无数领导者经过多年的经验探索,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是有规律可循,是有科学性的,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熟能生巧并加以升华。或者说,领导艺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以自己的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领导科学知识。因此,领导艺术不失经验性,更显科学性。
(二)不失原则性,更显灵活性
领导艺术离不开原则。如果领导艺术离开了原则,领导艺术就会偏离方向,领导目标就无法实现,领导艺术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本质。但是领导艺术既不是原则的简单演绎,更不是任意所为,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原则性是指领导工作总的方向,灵活性则是指达到总方向的具体措施。如果抛弃了原则性,只讲灵活性,就如同领导者不顾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采取只顾小集团、小团体的利益的做法。我们只有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才可以称之为高超的领导艺术。也就是说。领导者在处理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三)不失普遍性,更显多样性
领导者在实践活动中总是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无数人通过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共同性、普遍性特点。但是由于个人素质、阅历、知识结构等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领导实践中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显多样性。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不同领导者运用同样的领导方法,有的人运用自如,有创造性,得心应手,效果很好;有的领导者运用蹩脚,机械照搬,效果很差,甚至事与愿违。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者本人在知识、性格、兴趣、经验等方面有差异性,因而在领导活动中就会显示出领导艺术的多样性。
(四)不失规范性,更显创造性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会遇到常规事件和非常规事件。对于常规事件,领导者可以运用以往的程序化、模式化的方法去处理。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会出现大量的非常规事件。这就要求领导者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善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对准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环节,施以独特的方法
第十一章 领导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