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创伤救护 3
一、止血 3
(一)出血种类与出血量判断 3
(二)止血方法 3
(三)止血流程 9
二、包扎 10
(一)包扎方法 10
三、固定 11
(一)固定原则 11
(二)固定方法 11
四、搬运 13
突发公共事件与意外事故处理 18
一、火灾 18
(一)现场特点 18
(二)救火方法 18
(三)火场逃生 19
二、淹溺 20
(一)水中救助 21
(二)岸上救护 21
(三)关于要不要控水 21
三、烧伤 21
(一)怎样判断烧烫伤的严重程度呢? 21
(二)烧伤了如何处理呢? 22
(三)误区: 22
四、食物中毒 23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 23
(二)食物中毒的表现 23
(三)食物中毒的处理 23
五、药物中毒 23
(一)药物中毒的表现 23
(二)药物中毒处理 24
六、触电 24
七、狗咬伤 24
(一)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25
(二)相应处置措施 25
(三)如何避免被狗咬伤? 26
气道异物梗阻急救 27
一、气道异物梗阻的类型 27
二、处理 27
三、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 27
四、特殊情况下的急救 27
(一)自救腹部冲击法 27
(二)伤员意识不清——仰卧位腹部冲击法 27
(三)孕妇及肥胖者——胸部冲击法 28
(四)婴儿——背部拍击加胸部冲击法 28
心肺复苏术——“救”在身边 29
一、什么时候使用心肺复苏术 29
二、心肺复苏术的八个步骤 29
三、心肺复苏术的有效指征 32
创伤救护
一、止血
(一)出血种类与出血量判断
创伤出血,根据受伤部位和损伤血管不同,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正确判断出血种类是有效止血的第一步。
1、出血种类
特征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
鲜红色
暗红色
由鲜红转为暗红
流出特点
喷射状
缓慢流出
渗出
危险性
出血量大,要立即止血
大静脉损伤出血量大要立即止血,小静脉损伤出血量小危险性小
危险性较小
2、出血量
出血<5%或200ml:无明显症状,可自动代偿。
出血>20%或800ml~1600ml:出现休克症状,面白肌冷,出冷汗,脉搏可去到100~120次。
出血>40%或1600ml以上:躁动或者表情淡漠,心慌呼吸快,脉搏细弱摸不到,血压测不出,可导致死亡。
“一问、二触、三观察”
1、询问出血部位。
2、触摸出血部位有无脉搏波动。(动脉有搏动感)
3、观察出血特点。
4、观察全身状况:是否存在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湿润、烦躁不安、昏迷等休克症状。
(二)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
【适用范围】用于较大的动脉出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液流通,可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头顶部出血
压迫同侧耳前部下颌关节上的颞浅动脉。
颜面部出血
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面动脉。
头颈部出血
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前缘中点之间的颈动脉。严禁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手指止血
分别压迫出血手指第二指间关节两侧。
手部出血
用两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侧的尺动脉、桡动脉。
前臂出血
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与肱骨之间的肱动脉。
上肢出血
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
足部出血
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小腿出血
压迫腘窝处的腘动脉。
下肢出血
压迫大腿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范围】多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的出血。
【操作方法】用纱布或洁净的毛巾等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
3、填塞止血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较深较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伤口。
4、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范围】用于前臂和小腿的出血。
【操作方法】在肘关节、膝关节弯曲侧加垫,强力屈区,再用三角巾固定。
5、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范围】四肢创伤严重、出血量多且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时,可选用止血带止血。
【操作方法】用纱布或洁净的毛巾等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三角巾或手帕、布条、绷带等,绕肢体1-2圈勒紧打一活结,用笔杆或者小木棍插入带状的外圈旋转绞紧,将绞紧的小木棒插入活结的环中。上肢出血结扎于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结扎于大腿的中上段。
1、止血效果要确切,使用止血带后远端动脉波动应该消失。
2、使用止血带后必须做标记,记录止血时间
3、止血带每隔50分钟松开1次,每次松开3-5分钟,以改善止血带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松开时应逐渐松开。松开期间使用指压法、直接压迫法止血,以减少出血。
(
急救手册印刷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