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三国演义》
曹操,人们都以其为“奸臣”“枭雄“。可是我认为这样评论过于笼统,曹操是一个有三重性格的人。
曹操的第一性格------雄才大略,有勇有谋,目光长远。
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在第一回中就提到,他设立五色棒,有犯禁的人,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贫民百姓一般对待。而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舍身行刺董卓,虽未成功但也是一个值得赞扬的行为。
在第十四回中,曹操声势渐大,这时天子混于战乱,朝不保夕,急招曹操保驾,这时曹操想出了一个著名的计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至少有三个好处,一,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发布诏书,命令诸侯。二可以给自己添上“正义”,“护国”的光环。二,可以随时威胁皇帝“禅让”皇位,从而“名正言顺”的称帝。
第十六回中,刘备走投无路来投靠曹操,曹操的很多谋士都建议曹操杀掉刘备,可曹操说:“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极有远见。
,小麦将熟。曹操命令所有兵士,禁止践踏小麦,违反者杀。有一天曹操在田边骑马,忽然马被惊吓到,窜入麦田踏坏了一大块麦地,曹操就让行军主薄,拟定自己的死罪,因郭嘉说“古者《春秋》之意:法不加于尊。”于是曹操将自己的头发割下来,代替头颅。并传至三军。从此可以看出曹操治军,以身作则。
曹操的第二个性格------多疑,残忍
他在行刺董卓失败,逃跑到一个朋友家准备过夜时,听见有磨刀的声音,怀疑有人想杀他。于是悄悄靠近厨房,听见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于是和陈宫一起冲进去,“无论老幼,尽数杀他第二个性格是多疑,不顾一切之。”可等他“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原来不是杀他,而是杀猪。可见曹操疑心之重。
曹操在兖州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得荀彧,荀攸,郭嘉等谋士,于禁等大将。这时曹操兵多将广,就请老父亲一同居住。不曾想途中被陶谦叛部所杀
论曹操——《三国演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