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新村二期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河北豫龙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05月
目录
1 概述 1
工程概况 1
施工监测的必要性 2
本次监测的目的 2
2 监测依据 3
3 监测项目 4
4基准点的建立 4
5 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5
6监测点布置 6
监测点布置原则 6
7
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 7
地下水位监测孔布设 7
测点保护及损坏补救措施 8
8
7 监测方法 10
墙顶竖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 10
支护桩顶竖向位移(沉降)监测 10
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11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11
监测精度要求 12
12
8 监测报警 13
9施工组织与文明施工 15
15
16
17
17
19
环境管理体系 20
10其他相关事项 20
11 提交成果 20
提交业主资料 20
本公司存档资料 21
花园二期新村
施工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1 概述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沧州市黄骅市文化路西段路北,花园新村小区内。场地原为民宅,后拆迁,地形基本平坦。基坑南侧8#楼已建好,东西两侧各为3栋5~6层砖混楼,离基坑较近,环境相对复杂。我河北豫龙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拟承担了花园二期新村基坑施工变形监测工程项目。
施工监测的必要性
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放坡,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结构内力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变形,将导致墙体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如果支护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将会发生渗漏、流砂等现象,结果将导致周围的构筑物、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开裂以及产生不均匀沉降,因而潜伏着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故通过施工过程的动态变形监测,可以加强对工程安全和质量问题的监控。
本次监测的目的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坑体壁进行倾斜监测,其目的是掌握基坑的变形动态,为施工提供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主体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防止施工时支护结构失稳。施工期间不但采用传统的仪器直接测量方法,而且通过在支护结构和地基中预先埋入的各种测试元件,实现对基坑开挖及地下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成为实现安全施工和信息施工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是为工程决策、设计修改、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和工程质量管理提供第一手监测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可使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进行,可以及时了解基坑支护结构本身的受力和变位情况,同时密切关注基坑周围的变化情况,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在预知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下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做到
“防患于未然”,使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最大可能地处于安全经济的状况下进行。通过施工监测、及时提供各项监测数据,以了解、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基坑支护、降水、开挖及工程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和规律,以便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和施工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施工步骤,安全顺利地进行工程作业,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 监测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13(J)133-2012)
3监测内容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基坑监测项目如表(具体点位置见附图)。
序号
监测项目
数量
编号
备注
1
坡(墙)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
布置在坡(墙)顶上
2
地下水位
围护结构外侧沿基坑布置
3
地下水位
坑内坑外土体内
4
周边房屋监测
基坑周围建筑物
5
6
7
8
4基准点的建立
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
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地下管线、围护墙顶位移和沉降、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监测。
1. 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
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P1~P3,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域,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应
某基坑监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