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城(南)手足口病疫情处理流程
2015年4月14日
基础知识
1、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通常3-4天,无明显前驱症状;
约半数病人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
应与疱疹性咽峡炎(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相鉴别。
传染源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 CoxA16 ;CoxA4、5、7、9、10型;CoxB2、5型)、肠道病毒 EV71型(1998,台湾)和埃可病毒引起的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发病高峰。
传播途径
多种传播途径
日常接触、经口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游泳池、河道、污水……)经口感染;
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
多种介质
病人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瓶、床上用品、衣物、医疗器具……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
患者主要为儿童,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治疗
普通病例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谈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根据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生理过程,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手足口病的防范重点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及时报告,早期控制重症病例
减少重症感染的死亡
避免医院内感染
降低社区的新发感染病例
2015年东城(南)手足口病疫情处理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