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心中梦想的学校.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心中梦想的学校
作为校长,心中应该有梦,校长的梦就是理想的学校。
我们常常谈论一流学校,谈一流学校自然会想起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纵观当今世界著名大学,哪里有好的研究传统,哪里有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哪里就会吸引住一流人才,而一流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最关键性因素。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10年后于去年刚刚退休。他认为,一流的学生,不只是学习好,还要看他是否有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是一流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其次,除了关心自身专业的领域,还要看他关不关心其他领域的东西,有没有广泛的兴趣。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认为,大学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在谈到如何对大学老师进行评估时,陆登庭教授认为,哈佛挑选教师的标准,要看他有否创造精神,以推进本学科的建设。
由此可见,一流大学关注学术研究、创造精神,那么一流中学应该关注什么?蔡元培1913年签署第一部《中学校令》中规定:“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蔡元培这个校令我以为应该成为一流中学关注的焦点。
丁学良教授认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伟大的大学。“伟大”主要是就它的精神气质而言,既要挑战世界,而又包容世界;立足本国,而又面向全球;传承过去,而又超越过去;把握未来,而又脚踏实地。大学从诞生的那天起,其精神气质就是一种“普遍主义”。一流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体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我的领地、世界人才为我所用的气质之中。
一流大学有伟大的精神气质,那么,一流中学(知名中学)的精神气质是什么?我以为是宽广的襟怀,海纳百川、朴实宽容的人生情怀,包容一切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曾经培养出了19位首相的伊顿公学很显然是一流学校,他们的选修课设置非常多,可以说只要学生有需求学校就争取开设,没有教师就请辅导员,比如让警察来教防卫知识,让医生来教紧急救助等,即使是一个学生想学学校也会开。我理解像伊顿公学这样的一流中学,他们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为教与学的行为;把平凡的教学行为做得出色;把出色的教学行为变成日以贯之的常态化。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为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近来教育外在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内在的东西越来越少。学校越来越“繁荣”,也越来越平面化;学校越来越豪华,也越来越浅表化;学校越来越“技术”,也越来越商业化。学校要由工具存在转化为本体存在,也就是文化存在,要成为自主、自律、自为的文化主体;课程也有一个由工具存在转化为文化存在的问题,课程也是一个文化主体。就历史的发展而言,课程缘起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没有文化便没有课程,于是课程便逐渐被赋予社会文化工具性存在。其实课程自身有其文化底蕴、文化地位。
课改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再造问题。我们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文化问题。否则流行什么做什么,我们就要失去自我。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后面都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你改什么,你不改什么;你做什么,你不做什么,这里都有一个价值问题。改革是你以为有价值的,你才改;做是你认为有必要的,你才做。这就是价值取向。接下来的是你为什么认为有价值、有必要,这里又有一个哲学观的问题,这就是文化。价值取向、哲学观点就是文化。没有文化的课程改革不是改革,充其量是模仿,是完成任务,进而言之是东施效颦,是鹦鹉学舌。
理论家们曾经论述过一流学校,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在其题为“学校品牌管理:一种道德模式”的报告中提到:学校品牌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特色化,以生态原则为基础,珍惜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又是可共享的。叶澜教授在其题为“文化生态的复杂性与中国学校文化的发展”的文章中提到:学校在共通背景下保持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更美丽。朱、叶两位教授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约而同地指向学校文化,指向共通背景下的独特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个性所在,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种价值观、态度和做事方式可以使一个学校保持相对长期的繁荣,也可以使一个优质学校停滞不前。优秀的学校文化引领并影响着学校发展。
理想的学校应该具有浓郁健康的学校文化,进而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这样的家园是用人类文明财富营造起来的。我们说学校文化,而不是说校园文化,它比校园文化的含义更加广泛。我们所说的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哲学、学校价值观、学校道
德、学校精神、学校标识、学校环境、学校制度、学校行为和学校形象九个方面,它对师生员工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作用。
在这样的精神家园,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得以提高,师生们身心愉悦,心灵舒展。
理想的学

我心中梦想的学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dwiirh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