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课例
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凌姝珺语文
电话:67739901转819 信箱:haoyue110@
一、教材分析:
课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教师读《天使路过》一文后的启示:“没有天堂,生活就是天堂。有许多人在天堂里睡着。我知道:我是一个醒了的天使。”所以,生命中的“美”是需要每个学生用一双天使的眼睛去发觉的。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是乔叶散文集《天使路过》中的一篇文章。读乔叶的作品,有一种漫步在乔木的叶子遮蔽出的浓密绿荫下的舒心与安闲。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娟秀的观察体味被乔叶发挥到了极致,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熟视无睹的的像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与事却总能被乔叶捕捉到并她用极富张力的语言表达出来。《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就是其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很生活化的笔调给我们描述了三个具体的普通劳动者的生活,阐述了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生活中的美:卖菜妇人的热情善良,车夫的乐于助人, 邮递员的工作勤谨以及“我”的感恩之心,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丽。
二、学情分析:
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经常会慨叹世风日下,抱怨生活中诸多的不如意。其实,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条件的优劣,而是在于他们的心灵感受。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该是充满了灵性与情感美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感悟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美,自然美和人情美等的课堂,而且《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注重感情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一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二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等方法,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情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语言魅力是语文这门学科较其他学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所以,我把教学重难点放在品味语言上,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读词句去发现平凡生命的“美”,通过发现美、品读美,欣赏美、寻找美和感悟美来体会“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
四、教学方法:
本文的教学在朗读、感悟、赏析、中进行。教学头绪力求简洁明了,始终抓住“美”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体验中初步感受“美”,在赏析拓展感悟“美”,从而明确:因为有感恩之心,平凡之美才能直抵心灵,生活才浸透芬芳。“沉浸”、“品读”、“感悟”、是我上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沉浸文本。教学无定法,我觉得对我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种尝试和积累,每堂课都是不同的生命体验。面对《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这样一篇叙事朴素简约、感悟独特深刻、意境优美的作品,我只是想用我的感动和思考去激起学生的感动和思考,把自己融入学生,以情动人,是这堂课的特色。和学生一起沉浸文本,和学生一起置身于文章中,进入情境,解读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