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徽省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导则.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安徽省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导则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8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生态网络功能与构成 5
生态网络功能
生态网络特性
生态网络构成
4 规划编制内容 8
生态要素识别
生态安全评价
市域生态网络建构
市区生态网络建构
生态网络管控
规划实施引导
5 规划成果要求 19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规划附件
6 附录 22
1 总则
为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指导城市科学构建生态网络,加强生态用地管控,提升生态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安徽省设区的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工作,不设区的市以及县可参照执行。
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编制应当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底线思维,遵循“整体保护、连通连续、刚弹结合、时空整合、功能耦合”原则,积极构建系统、开放、多元、高效、共生的生态网络空间体系,明确分类、分级管控的措施及要求,推进城市生态综合效益的全面增长。
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编制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致。
城市生态网络规划还应符合国家以及安徽省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本导则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与解释。
2 术语
城市生态网络
以自然生态用地以及具有生态意义的人工绿地为载体,以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优化城市生态格局、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发展生态游憩活动等为整体性目的的,具有高度连接与交叉结构特征的网络状城市生态空间体系。
生态敏感性
指生态系统对区域内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程度, 它反映区域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 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的大小, 并用来表征外界影响可能造成的后果。
生态干扰
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导致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破坏,进而促进或阻碍生态系统的演替以及景观格局的变化。
生态风险
指生态系统所承受的风险,既在一定区域内因不确定性事故或灾害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损伤后果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生态安全格局
指一定区域内对维护和控制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能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持续提供良好生态服务的多层次、连续完整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生态安全型网络
城市生态网络内对城市生存与发展需求环境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生态空间,包括用于城市雨洪管理、灾害防治、通风廊道等功能的生态空间。
生境保育型网络
城市生态网络内对生物物种生存环境具有保育功能的生态空间,包括生物栖息地、动植物迁徙廊道等。
缓冲防护型网络
城市生态网络内对建设用地具有缓冲作用或对建设项目具有防护功能的生态空间,包括环城绿带、道路交通防护带、基础设施防护带、其他设施防护带等。
风景游憩型网络
城市生态网络内具有景观和游憩功能的生态空间,包括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人文景点、游憩绿道等。
农业生产型网络
城市生态网络内具有农业生产功能的生态空间,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等。
永久性城市绿带
城市生态网络内,与城市开发边界相一致,具有防止城市蔓延扩展等作用的需实施永久性保护的环状连续的生态化区域。
核心保护区
城市生态网络内,对网络功能与结构均具有核心意义,需要实施最严格管控的生态化区域。
外围缓冲区
城市生态网络内,位于核心保护区与边缘交融区之外的,对城市建设发展具有缓冲作用的生态化区域。
边缘交融区
城市生态网络内,位于规划建设用地与永久性城市绿带外围的,对整体生态格局与城市空间发展起渗透、融合作用的生态化区域。
连接性建构
通过空间联接、邻近等空间布局手段,形成连续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确保生态过程顺利进行的一种生态网络建构方式。
渗透性建构
通过空间蔓延、渗透等空间布局手段,形成融合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增强生态系统与城市系统交融耦合的一种生态网络建构方式。
均衡性建构
通过疏密合宜、集散科学等空间布局手段,形成均衡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促进生态空间分布合理适宜的一种生态网络建构方式。
3 生态网络功能与构成
生态网络功能
城市生态网络功能应包括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安徽省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导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新起点
  • 文件大小276 KB
  • 时间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