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域古国-大夏(吐火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域古国-大夏(吐火罗)
大夏,是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首次提及的西域古·大宛列传》中有此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
中文名称:
大夏
别名:
巴克特里亚
所属地区:
亚洲
方言:
吐火罗语
政体:
君主制
主要城市:
新疆和田
简介
大夏(Tokhgra;Tochari),中亚古国名。居民可能是塞种之一支,即希腊文献所见Tochari。公元前140年左右,包括Tochari在内的塞种诸部自锡尔河南下,灭了希腊一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将主要由塞种诸部控制的巴克特里亚地区称为大夏。“大夏”应为Tochari的汉译。
据《史记》记载,大夏国都是蓝市城(今阿富汗巴尔赫附近),居民人数达一百多万,以务农为生,善于经商,兵力薄弱。约前139~前129年,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人西迁,大夏遂臣服于大月氏。汉张骞于前128年左右抵此时,月氏“臣畜大夏”。后大月氏越过妫水(今天阿姆河)南下,占领蓝市城。大夏退至妫水上游之南,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或都密)五个翕侯,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自治权。1世纪时,贵霜翕侯攻灭其他四翕侯,建立贵霜王国。但中国仍称之为大月氏。
详解
按大夏自古是吐火罗的观点,大夏又译作“吐火罗”﹑“者(代用字)货罗”﹑“吐火罗斯坦”,“大夏”即巴克特里亚之汉译,是雅利安人的故乡,曾流行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李广列传》。
按史书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
身毒即印度,当时身毒许多地区皆属“月氏”,即早期贵霜帝国(即贵霜)。而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已经陷入分裂和战乱。
如果大夏是吐火罗人,那么大夏故地在中国西北地区﹐大夏人生活中心大致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属东伊朗人种,是斯基泰人和塞种的近亲。大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有交往﹐古籍中对其多有记载。公元前174~前161年﹐伊塞克湖东岸和伊犁河上游流域的塞种部落受大月氏第一次西迁的冲击﹐向南迁徙。途中与大夏发生冲突。战败的大夏人除一部分傍南山(今阿尔金山﹑祁连山山脉)东逃﹐进入陇西洮河流域外(汉时曾在此置大夏县)﹐大部向西迁徙﹐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後进入中亚阿姆河以北地区﹐与同样受大月氏冲击而从伊塞克湖以西迁徙至此的塞种部落汇合﹐约在公元前145年﹐他们同一部分塞人冲过阿姆河﹐占据巴克特里亚(今阿姆河与兴都

西域古国-大夏(吐火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