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
汉族
藏族
壮族
维吾尔族
满族
彝族
回族
蒙古族
土家族
苗族
请同学们举出你们至今所知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以及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
傣族 dai zu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 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 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傣族人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有本民族的历法----傣历,有著名的叙事长诗,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充分体现了傣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风情。傣族人生活在亚热带地区,农业生产发达,还适宜种植甘蔗、咖啡、剑麻、香蕉、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西双版纳的密林中,有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被称为生物王国,现已成为中国有名的旅游圣地。
傣乡风情
你知道吗?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味道才佳。
one
傣乡风情
two
傣族的服饰
道边立着一位傣家少女,年龄在十六、七岁,一袭令人心悸的粉红色傣裙,将她本已婀娜不尽的身姿装裹的分外动人。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暨傣历1365年新年节(泼水节)庆祝大会上,傣乡举行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处处呈现欢乐喜庆的气氛。
衣尚白色
白族崇尚白色,大都喜欢穿白色衣服。大理市的年青女子上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蓝色上衣,外套紫红色或黑色丝绒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宽裤,上衣右衽结纽处挂三须或九须银饰。系腰带,围蓝色围腰,垂绣花飘带。脚穿绣花“白节鞋”或“凤头鞋”。手上多戴扭丝银镯或玉镯,指戴戒指,耳挂金银制或玉制耳坠。
。服装的袖口,围裙飘带、头巾等部位以精美的扎染、挑花、刺绣作装饰。在色彩上通常以白色为基调,反衬红、蓝、黑等深沉色;或以蓝、黑等色为底色,点缀细密的白色花纹,达到艳丽夺目的效果。她们认为,包头帕雪白的穗边象征着白雪皑皑的苍山,蓝色的围腰寓意为碧波荡漾的洱海。
年轻女子衣着非常艳丽,随着结婚、年龄的增长,衣着逐渐趋向于素雅和深色
白族 bai zu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宗教文化
藏民大都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黄教,其余还有红教、白教、花教。黄教禁止僧人娶妻,其它教派不限制。西藏西部和青海,四川牧区还存在着早期宗教--本教,也称黑教。
节庆
藏族有自己的历法。藏历始于1027年,以十一月一日为新年。每年阳历的8月初,过“望果节”。人们穿着节日服装敲锣打鼓唱着歌绕着田边地头转,以庆祝丰收。这一天还举行赛马、射箭等比赛,以及野餐。藏族的葬礼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
朝鲜族 chaoxian zu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族的美食
辣白菜这是朝鲜族世代相传的一种佐餐食品。腌制过程中调料非常重要,其主要原料是三辣:辣椒、大蒜、生姜,另外还有白梨、苹果、梨、青萝卜丝,有条件的话再加入味精和虾仁。辣白菜比一般泡莱或咸菜营养丰富,它能保持多种维生素,因此在朝鲜族人的餐桌上无论丰俭都少不了它。
打糕是朝鲜族最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为它是在槽子里用木槌砸制而成的,所以称之为打糕。打糕有两种,用糯米制作的称白打糕,用黄米制作的称黄打糕。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锅中蒸熟,再放入木槽或石槽中,用木槌反复槌打,即成味道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
维护民族团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