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是《橡胶灵魂》的第二首已经是我看完村上小说几个月之后了。开始接触小说那会儿恰逢高一质检考试,因为是全市大排名所以不敢怠慢,就去书店选购复习资料。没想到最后竟带着这等闲书走出书店大门。这之后便觉良心受到了极大的谴责,寝食难安。但还是在重压之下闷声读书,终于在考前的凌晨三点半将其读完。此前并没有认真读过哪怕一本小说。拜某位恩师所赐,我的童贞都献给了故事会,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社科人文类读物。如此酣畅淋漓地阅读,还是头一次。
升入高二后,和一个内涵毅丝成为了同桌。他对我说:"其实通过《挪》你可以轻松地展开各种涉猎。譬如书中提到的《盖茨比》,《麦田守望者》。玲子弹的好多披头士的歌感兴趣的话都可以一听。有张《1》的精选不错,都是他们比较经典的歌。听完这些歌足够你对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他觉得听精选是了解乐队最快捷的方式,如果它们合乎他的口味才会去细听其他的专辑。"所以他听的东西很杂,流行摇滚爵士古典都有接触。
转而琢磨他的话,的确有些价值。所以我便看了他提的那两本书,而后又看了几本昆德拉,卡波特,乔伊斯的代表作。即便如此,我看的书还是少的可怜。但心中已经有了模糊的目标,就是要看更多的书,并且学会合理地思考。
在听歌方面自己也在不断摸索,起初经常死皮赖脸求别人推荐好乐队的好歌好曲。后来渐渐明白,了解乐队一定要从专辑入手。这一点也算是从《挪》中学到的,准确地说是以《挪》为契机自行体会到
的。因为在看到后记时村上聊到他的创作背景就是在欧洲某个嘈杂的小旅馆里循环播放一百多遍《Sgt.》,并因此感谢列侬和麦卡特尼的a little help。我好奇这是怎样一种体验,所以便去尝试了。尝试后发现这感觉倒是有点意思,就去关注了披头士的其他专辑,算是从此开启了摇滚之旅吧。细想发现,专辑意识的养成也是在那时。往后播放器中再也没有单独存在的歌曲,看到别人的手机中那一首首单曲就觉得别扭。说到底,这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不好也不坏的习惯。
算起来看完那本书也有三年多了。这期间看了点书,听了点歌。然而很难称自己是什么迷。村上迷也好,披头士迷也好,都离我有一定的距离。说好听点是理念有别,其实是自己所知甚少,看书听歌都像是囫囵吞枣。个人听摇滚不过是为了追求新鲜刺激,因而只会听些专辑,看些演唱会。每每听到吧主这种理性乐迷精彩的言论与深刻的见
关于挪威的森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