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解读“东南互保”.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明鉴:东南互保的方方面面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运动简述
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而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军阀及各地方长期割据,则是源自强势人物袁世凯去世后,中央权力出现真空、各地派系
拥兵自重,与东南互保并无直接关系。
《章程》内容
6月26日,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元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
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
三、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四、长江内地中国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静,各口岸已有的外国兵轮者仍照常停泊,惟须约束人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六、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各国兵轮不可近台停泊,及紧对炮台之处,兵轮水手不可在炮台附近地方练操,彼此免致误犯。
七、上海制造局、火药局一带,各国允兵勿往游弋驻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扰。此军火专为防剿长江内地土匪,保护中外商民之用,设有督巡提用,各国毋庸惊疑。
八、内地如有各国洋教士及游历洋人,遇偏僻未经设防地方,切勿冒险前往。
九、凡租界内一切设法防护之事,均须安静办理,切勿张皇,以摇人心。
(摘录自:盛宣怀的《愚斋存稿》)
这便是历史上通常说的“东南互保”。简而言之,“东南互保”的主要内容便是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各地方政府不奉行宣战诏令,列强也不得在东南地区启衅。东南督抚们的举措,也得到了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的支持。
编辑本段事件影响
东南互保与清廷的分崩离析
庚子年的事件本属荒唐,唯独南方的“东南互保”尚属清醒之举。当义和拳在北方闹得不开交、慈禧太后屡出昏招的时候,接近一半的地方大员公开指责朝廷圣旨“谬误”并坚决表示不予执行,这样的事情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大意外。
南方各省的那些督抚们,大都是饱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的士大夫,他们早已从心眼里断然否认了北京当权派们对义和团的称颂。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高明,只不过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的北京那些当权派们实在是过于的昏聩和糊涂。
庚子年6月,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后,通电全国,要求地方筹款调兵,勤王抗敌,共渡难关。这时,时任大清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他由于职务关系,最先看到了朝廷指示南方各省大员“召集义民”的命令。令人吃惊的是,盛宣怀竟然把朝廷的电报给扣押了下来,随后立即给被贬到广东做总督的李鸿章发了电报。
盛宣怀给李鸿章的电报里说:“千万秘密。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无信,各国咸来问讯。以一敌众,理屈势穷。俄已据榆关,日本万余人已出广岛,英法德亦必发兵。瓦解即在目前,已无挽救之法。初十以后,朝政皆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两宫所出者,将来必如咸丰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为疆臣计,各省集义团御侮,必同归于尽。欲全东南以保宗社,诸大帅须以权宜应之,以定各国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抚联络一气,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办法。”
盛宣怀电报的大概意思,是说朝政可能被人把持,所出的文告未必真实,各南方各省督抚最好权衡一二,力图保住各自的疆土安定。李鸿章在接到电报后沉思再三,最后毅然复电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乱命”,是李鸿章精心选择的一个政治术语,把朝廷之“旨”定为不真实的“伪诏乱命”,这就不能算反叛。南方的其他官员显然还没有如此大胆,敢于这样不加掩饰地与朝廷

解读“东南互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